跳至主要內容

    附件1 - 香港不同冬季天气现象的特征摘要

     
    类型 形成和外观 在香港出现的有利条件
    结霜
    (Frost)

    当物体表面的温度降至冰点或以下,空气中的水汽不经过液态直接凝结成小冰晶并聚集在冰冷的物件表面之上,形成结霜。

    跟据结霜的成因及其冰晶的外貌,霜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如白霜、平流霜、霜花等等。
     
    图1

    图2
    打鼓岭于 2013 年 12 月 29 日出现结霜现象
    (鸣谢: 黄永恒)

     

    在香港,霜通常出现在没有雨和干燥的天气下,主要吹轻微至和缓北至东北风。天色由晴朗至天阴均可。

    地理上,霜通常出现于:
    (i) 新界北部低地,通常局部出现。
    (ii) 高地如大帽山和凤凰山,可以广泛出现。

    种类 (i) 的地面结霜通常发生在非常干燥、晴朗及微风或无风等有利晚间辐射冷却效应的情况。
    结冰/冻雨
    (Ice/freezing rain)
    当液态水暴露于冰点或以下的气温时凝结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结实冰块。

    此外,在适合的大气条件下,雨水或融化的雪花或可在下降过程中以液态通过一层温度低于冰点和近地面的浅薄冷空气,这些过冷雨点 (即冻雨) 未能及时在浅薄的冷层再凝结,直至降落于冰冷物体上时,才迅速凝结为冰面或冰柱。

    图3

    图4
    大帽山1970年代的结冰情况
     
    过去大部分个案出现于山顶气温降至零度或以下的严寒天气。结冰情况包括冰柱及在池塘、鱼塘或水桶的水面结冰。
    雾淞
    (Rime)
    山上的云或雾中的细小过冷雨点,在接触到温度处于冰点或以下的物体表面时,冻结成粗大羽毛状冰晶,并可以在物体的迎风面不断增长。
     
    图5

    图6
    2010 年 12 月 16 日在大帽山气观测到雾淞
     
    雾淞在香港属罕见,1948 年以来仅有五天出现过,全部发生在零度以下之山顶上,及被低层云、雾或毛毛雨所笼罩著。
    雨夹雪
    (或称夹冰丸)
    (Sleet)
    国际间暂时没有一致的定义。一般来说,是指雨和雪 (英国及澳洲) 或雨和冰丸 (美国) 混合降下的情况。

    雪花在下降过程中于层云内的相对暖层(温度在冰点之上)部分融化,然后在近地面的冷层中再度凝结成冰丸。 
     
    图7
    美国出现的小冰丸
    (这连结会以新视窗打开。http://en.wikipedia.org/wiki/Ice_pellets)
     
    这现象在香港同属罕见,过去仅有五天出现过,主要发生在山顶。
    降雪
    (Snow)
    在大气高层,细小的过冷云滴在温度远低于冰点的情况下凝结,细小冰晶粘贴一起成为蓬松的雪花。

    降雪若要成功到达地面而当中的雪花不致融化成雨,由雪形成的高度至到地面整层大气一般需要维持在零度或以下。 
     
    图8
    2014 年 3 月 17 日美国华府地区降雪
    (鸣谢: 江君彦)


    图9
    2009 年 11 月 12 日北京降雪
    (鸣谢: 李子祥)
     
    降雪在香港属最罕见现象,1948 年以来只有四次报告 (一次在歌连臣角,而另外三次在大帽山近山顶)。全是短暂及轻微降雪的报告,其中三次降雪时的气温高于零度。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