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加提防恶劣天气的共同影响
多加提防恶劣天气的共同影响
杨汉贤、庄思宁
2022年5月
大风或暴雨等等的自然现象若只是独立出现的话,设计完善的城市基建一般可以承受其带来的灾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可能有限。然而,若多种恶劣天气同时出现的话,各种灾害的叠加效应便有可能超越城市基建的抵御能力,而且持续时间愈长,所构成的风险便愈高,对社会的潜在影响便愈大。
举例以一场强度只达黄色暴雨指标的降雨来说,在没有共同影响的情况下,水浸一般只会预期在一些低洼地带及排水情况欠佳的地区出现。但同样强度的降雨,在有热带气旋助力的情况下,引起的水浸风险可以颇不同,而且降雨愈持续的话,累计的水浸风险便会愈高。譬如当三号强风信号生效一段时间后,香港普遍吹强风,个别地区甚至会间中吹烈风,有可能导致大量枯叶、树枝、砂石或杂物等吹到地面。这些物件乘地面流水流动或有机会令不同地点的排水系统进水口出现不同程度的阻塞。此外,当风暴愈来愈接近时,海平面有可能因风暴潮或海浪的起伏而较正常水位显著上升,或会引致沿海较低洼地区被海水倒灌和淹浸(图一)。这个例子说明,热带气旋及长时间暴雨的共同效应带来的水浸影响,比两个现象各自出现时的影响加起来还要更严重。

图一 (左)没有热带气旋的暴雨情况;(右)同样程度的暴雨情况下,热带气旋带来的强风、风暴潮、海浪等叠加起来可能导致排水能力下降。
当预期出现这类恶劣天气的叠加效应,大家可能需要更早做准备,也可能要做多「三四重」准备。不妨参考一下「大雨应对锦囊」。出门前亦需留意市面状况,有否交通挤塞,为行程预留足够时间并注意安全。天文台会在有需要时向市民发布实测或预测有关显著风雨共同影响的信息,让公众能及早采取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