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亚洲航空气象中心


    亚洲航空气象中心

    背景及目的

    现时航路危险天气信息由各国营办的气象监视台提供。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在二零一四年的气象专业会议上决定,在未来十多年,航路危险天气信息将会逐步由区域中心发出,以提供更优质、更合适和更一致的服务予航空用户。回应国际航空界的需求,香港天文台联同中国民用航空局及中国气象局共同建立「亚洲航空气象中心」(下称中心),透过多元合作,致力为亚洲区内航空业界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提升飞行安全和效率。

    技术及设计

    由于服务范围大,需要研发和设计大范围航空天气监测及预报产品,利用气象大数据,配合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监测及预报区内雷暴、湍流、积冰等恶劣天气,支援预报员。
    航空临近强对流预测


    电脑数值天气模式的湍流预测


    「亚洲航空气象中心」在二零一八年七月十一日正式开始运作。主中心位于北京的民航局,香港的天文台作为备份中心。主备中心同时运作,从而增加服务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天文台台长岑智明(右三)、民航局副局长王志清(右四)、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左四)与其他嘉宾在北京主持中心的启用仪式

    平台

    「亚洲航空气象中心」建立了一个网上监视及协调平台,利用地理资讯系统展示各种数据,包括:
    • 各地机场的气象观察,
    • 气象卫星、雷达、及全球闪电,
    • 电脑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预测,
    • 各国发出的危险天气预警,
    • 飞机报告和机师报告。
    网上监视平台


    此一站式平台有助用家了解大范围区域的最新天气状况,协助各国航空气象监视台适时发出相关预警。平台并设有讨论区,以便各监视台在发布危险天气信息前互相协调,提高区内航空气象服务水平。


    网上协调平台

    产品

    「亚洲航空气象中心」会定期发布危险天气指导产品,由香港天文台和内地的航空预报员组成的航空天气监察团队一起制作。团队会利用预报产品加上预报员的经验,发出指导产品,供其它监视台参考。为加强交流及提高预报能力,两地预报员每天早上定期透过互联网视频开天气会商,并每隔数小时在网页平台上交流天气预报的意见。
    未来六小时的危险天气指导产品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