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天气术语

    转换天气标记

    温 度

    术 语 温 度 (oC)
    严 寒 <= 7 oC
    寒 冷 8 - 12 oC
    清 凉 13 - 17 oC
    和 暖 18 - 22 oC
    温 暖 23 - 27 oC
    炎 热 28 - 32 oC
    酷 热 33 - 34 oC
    极 端 酷 热 >= 35 oC


    相 对 湿 度

    术 语 相 对 湿 度 ( % )
    非 常 干 燥 0 - 40 %
    干 燥 40 - 70 %
    潮 湿 85 - 95 %
    非 常 潮 湿 95 - 100 %


    描述风力的常用术语

    描述风力术语  蒲福氏风级 风速 (公里/小时) 
    无 风 0 级 <2 (公里/小时)
    轻 微 1 - 2 级 2 - 12 (公里/小时)
    和 缓 3 - 4 级 13 - 30 (公里/小时)
    清 劲 5 级 31 - 40 (公里/小时)
    强 风 6 - 7 级 41 - 62 (公里/小时)
    烈 风 8 - 9 级 63 - 87 (公里/小时)
    暴 风 10 - 11 级 88 - 117 (公里/小时)
    飓 风 12 级 >= 118 (公里/小时)


    天 气 术 语

    天 气 术 语 说 明
    天晴
    天晴
    指天空总云量少过八分之六。如云层稀薄能使大量阳光透过时,则云量虽超过八分之六亦可说是天晴。
    多云
    多云
    指天空的总云量在八分之六至八分之八之间。
    天阴
    天阴
    指天空全部给连续而深厚的云层所遮蔽。
    密云
    密云
    有时多云,有时天阴。
    阳光充沛
    阳光充沛
    表示绝大部分时间有阳光。
    部分时间有阳光
    部分时间有阳光
    指阳光颇为连续地出现,而且总的来说,有阳光的时间超过预报期的一半。
    短暂时间有阳光
    短暂时间有阳光
    指阳光祇是间歇性地出现,而且总的来说,有阳光的时间不及预报期的一半。
    天色明朗
    天色明朗
    表示云量虽多,不过云层稀薄,有时更可能有阳光透过。
    骤雨或阵雨
    骤雨或阵雨
    时间短暂的雨,通常是指由对流云所产生之降水。其特征为骤始骤止,雨前雨后,天空多会晴朗。
    间中有骤雨
    间中有骤雨
    指天空的对流云相当多,而大部分地区会间歇地有骤雨下降,不过每个地区下雨的时间可能不同。
    零散骤雨
    零散骤雨
    表示天空的雨云零散分布,而部分地区有雨,部分地区可能完全无雨。
    局部地区性骤雨
    局部地区性骤雨
    指雨云较稀少而孤立,故除小部分受影响的地区有雨外,其他地区可能无雨。
    狂风
    狂风
    指风速突然大幅度增加而强烈风力最少维持一分钟,比阵风持续的时间较长。狂风伴随雷暴,出现时除瞬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外,其他气象要素如气温等常有剧变。狂风的影响范围虽然较小,但破坏力有时并不弱于一般热带气旋。
    狂风骤雨
    狂风骤雨
    即骤雨下降时伴有短暂的强风或烈风,风势起伏较为突然。
    雷雨
    雷雨
    指积雨云降水,特征是骤始骤终,降水强度迅速改变,并伴有雷。
    毛毛雨
    毛毛雨
    水滴微细的雨。
    雨
    这是由深厚层状云产生的降水。通常比骤雨较有持续性,但雨量却比骤雨为少。
    雷暴
    雷暴
    雷暴是指由积雨云所产生的地区性恶劣天气,经常伴有闪电及雷声,并间有强烈阵风及大雨,在适当的天气情况下,更偶有落雹。雷声的起因,是由于闪电所经的空气,突然受热膨胀而又迅速冷却收缩所致。如从看到闪电至听到雷声所需的时间,以三秒作一千米计算,则可以估计闪电区的距离。
    雾,薄雾,烟霞
    雾,薄雾,烟霞
    在近地面的空气中,因水汽凝结而成的微粒,浮游在空中而阻碍视线时,视程在1000米以下称为雾;在1000米或以上则为薄雾;如障碍微粒属尘埃或烟屑,则称为烟霞(国内称灰霾)。
    霜冻
    霜冻
    是指近地面气温降低至冰点或者以下的严寒情况。通常有地面霜或白霜形成。地面霜是指地面表层温度降至冰点以下而引致水份冻结成霜的情况。白霜是冰晶的沉积,在地面物体上直接升华而成,常积在树叶边沿,电线木杆等。
    露
    是地面空气因晚间辐射冷却,温度降至露点以下,使到近地面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程度而凝结成的水滴。故此露多出现于清晨,而积聚在草上或其他地面物体的表面。
    雹
    是从深厚积雨云下降的坚硬冰块,通常与雷暴相伴。
    风浪
    风浪
    风浪是风推动海面所产生的水波。不同波浪高度的风浪可用以下名称描述:
    风浪描述 风浪波高
    无浪 0 - 0.1 m
    平静 0.1 - 0.5 m
    小浪 0.5 - 1.25 m
    中浪 1.25 - 2.5 m
    大浪 2.5 - 4 m
    非常大浪 4 - 6 m
    巨浪 6 - 9 m
    非常巨浪 9 - 14 m
    极巨浪 超过 14 m
    涌浪
    涌浪
    风浪是风推动海面所产生的水波。风浪在海上传播,远离其生成区域,成为「涌浪」。过往「涌浪」也曾被称为「暗涌」。由热带气旋风力所产生的涌浪,传播速度比热带气旋本身的移动速度要快得多。即使热带气旋与香港仍有一段距离,风雨还未开始影响香港,这些涌浪可能已抵达沿岸地区。当涌浪进入浅水区时,浪的高度会急剧增加,对身处岸边或在近岸海面活动的人士构成威胁。
    冷锋
    冷锋
    冷锋是在前进著的冷空气团与暖空气团的界线,亦即寒潮的前锋。冷锋经过时,当地的天气情况通常有下列变化﹕气压增加,气温下降,风向顺转(即顺时针方向转变),有骤雨或雷暴。但一般到达华南地区的冷锋,并不一定有上面所说那样明显的变化,它们的性质,常常都变得比较温和。
    暖锋
    暖锋
    在前进中的暖气团与冷气团的界线,称为暖锋。暖气团在冷气团上面滑升,通常在暖锋之前广泛地区有降水。
    高空扰动
    高空扰动
    一个位于大气层高层的扰动,其气流的形态一般会促使高空的空气变得不稳定,有利于云及降水的形成。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
    这是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烈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及超强台风的统称。
    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气压
    这是产生在热带地区的气旋,其最大风力为每小时62公里或以下。
    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
    这是比热带低气压较强烈的气旋,风暴地区最大风力为每小时63公里至87公里。
    强烈热带风暴
    强烈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如果继续加强以至最大风力达到每小时88公里至117公里时,就称作强烈热带风暴。
    台风
    台风
    热带气旋的最大风力达到每小时118至149公里。
    强台风
    强台风
    强台风是比台风较强的气旋,风暴地区最大风力为每小时150至184公里。
    超强台风
    超强台风
    这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烈的一种,风力时速为185公里或以上。
    季候风
    季候风
    由于海洋和陆地受热的程度不相同,地面气压出现显著的差别,从而导致一股有季节性的持续气流,称为季候风。在华南地区,秋、冬季常吹东北季候风,而在夏季则通常吹西南季候风。
    强烈冬季季候风
    强烈冬季季候风
    在冬季(一般指十二月至二月),当季候风带来寒冷天气并伴随有强风时,会称之为强烈冬季季候风。
    极端寒潮
    极端寒潮
    如强烈冬季季候风令气温急剧下降,达至严寒水平,而风力达烈风程度,会称之为极端寒潮。
    低气压
    低气压
    当某一地区的大气压力比该地区外围低时,这个系统便称为低气压或气旋。低气压没有一定的面积,直径可能由100至2000公里。低气压地区的天气通常比较不稳定。在北半球,环绕著低气压的空气循反时针方向运行;在南半球则相反。
    反气旋或高气压
    反气旋或高气压
    当某一地区的大气压力比该区外围高时,我们称之为反气旋或高气压。在北半球,反气旋周围的气流是顺时针方向运行的。一般来说,高气压地区内的天气比较稳定而明朗。
    高压脊
    高压脊
    高压脊为高气压的延长部分,该区的大气压力,较其两旁为高,情形仿如高山伸展而成的山脊一样。高压脊地区与高气压区相同,天气大致上较为稳定。
    低压槽
    低压槽
    低压槽为气旋的延长部分。因该区的大气压力比其两旁为低,所以称为槽,取其陷下的意思,其情况与高压脊相反。
    显著降雨概率
    显著降雨概率
    「显著降雨概率」表示当日广泛地区的全日降雨量,接近或高于10毫米(即约雨季期间的日降雨量平均值)。
    大暴雨
    大暴雨
    指一小时雨量超过100毫米的大雨。
    特大暴雨
    特大暴雨
    指一小时雨量超过140毫米的大雨。


    于天气预报中使用的描述性用语

    术 语 说 明
    初 时 主要用作描述预报时段内前半部的天气情况或变化。
    稍 后 主要用作描述预报时段内后半部的天气情况或变化。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