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颱風溫黛 ─ 口述親身經歷 (1962年)

屈友田先生

一九六二年溫黛襲港,當時仍是小六學生的我,家住在西營盤「雀仔橋」口旁邊皇后大道西106號二樓(現為西營盤渣打銀行大廈),瓦片頂、紅磚牆、三層高的戰前唐樓一梯一伙,八兄弟姊妹和父母住在二樓,「騎樓」正好對著高陞戲院與樓上的武昌酒家。高陞是當時數一數二的大戲院,霓虹光管招牌從二樓高至四樓,足有現時的四層樓高,十分搶眼!

然而這個龐然巨物,也敵不過「風姐」溫黛。午夜過後,我站在木櫈上,與幾個兄弟望著窗外,氣流就從後方醫院道直吹到新街。在陰暗的燈光下,狂風夾雜雨水,高陞霓虹光管招牌搖了好幾下,纜索都變形斷裂,霓虹光管招牌就這樣被風勢扯脫,卻不直墮地面,而是如紙片般,拐了一個彎,猛力落在甘雨街口。那麼重、那麼堅固的一個物件,竟然也會轉彎,可想而知風勢之猛!澎然一聲巨響,光管碎片散滿一地,嚇得我們幾個小孩目瞪口呆,怕我們的家也會撐不住呀!霓虹光管招牌墮地不遠處,有賣白粥油炸鬼的溢記大牌檔,幸好沒有被擊中。不過那時沒有支援,就算塌的是樓宇,也沒有警察會來查看,通訊缺乏,往往兩三日後才有人來清理。

驚險一夜還沒有完。打風期間電台通宵廣播,但強風吹歪天線,AM頻道收得極差,加上風聲隆隆,家中人人耳朵貼著收音機收聽最新消息,心中盼著黎明快來,驅走黑夜的恐怖。高陞霓虹光管招牌倒後不久,梯間突然傳來熟悉的聲音:「二少奶,開門呀!」我母親連忙開了梯間的燈,赫然見到三伯爺全家人渾身濕透,提著幾柄只剩支架的破爛雨傘,狼狽不堪。原來三伯爺在太平山街與西街交界的居所十分當風,旁邊唐樓的天花瓦頂被強風掀起了一半,已成危樓,兩幢樓牆垣相連,他們眼看著牆壁震動,生怕家園也會是同一下場,唯有夜半舉家慌忙走避,來我家避難。說是最近,其實平日腳程也需五分鐘,狂風暴雨下,上落濕滑的麻石樓梯,既要扶老攜幼走避、又擔心家園盡毀,實在難以想像這段路如何捱過。那一夜,待他們一家老幼在我家中淋浴更衣、安頓妥當,已接近天明。兩家近廿人一夜無眠,但總算安然渡過。

風災後的西營盤滿地都是頹垣敗瓦,滿目瘡痍。我的母親曾經歷過二戰,她形容打風後四周比日軍轟炸過的地區更慘烈──炸彈投下來總有些角落倖免於難,颶風所到之處卻無處完好。街上滿是衣物、晾衣竹、瓦片磚頭,垃圾處處,霓虹光管招牌搖搖欲墮。正街更是重災區,陡斜街道兩旁平日滿是排檔,都是簡單四條木柱搭個木板頂支撐,再以磗石墊底,保持平衡,本來就容易倒塌,風後更是慘不忍睹。渠道淤塞,德輔道西大水浸,當年「海味街」還是「鹹魚欄」,商家捐失也不少。

如今城市人大多居於高樓之中,很難想像颱風會如此威脅生命,近年的颱風風力難與從前相比。溫黛真是超級颱風!至今場景仍歷歷在目,難以忘記,就像是童年陰影。有生之年再也沒有見過有颱風比她破壞力更強、造成傷亡更多的了!

﹙口述文字節錄自「香港颱風歷史圖片展」場刊《風訊》,特別鳴謝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提供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