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颱風溫黛 ─ 口述親身經歷 (1962年)

劉廣聯先生

六十年代的颱風之猛烈,並非只影響漁戶農民。戰後香港工業起飛,已經高度城市化的北角,同樣受到颶風蹂躪。我回想到溫黛襲港的慘況,仍然猶有餘悸,溫黛是我有生之年見過最強勁的颱風!近年的十號風球最多只及她一半!

一九六二年,當年19歲的我住在北角海傍政府柴倉附近,有隻鐵船停泊在岸邊,海浪把船撞向岸邊。海浪有二十多呎高,海浪就像灰色的小山丘一樣一波一波的沖來,浪退時船隻便向下沉。當時風勢十分強勁,吹向牆身時隆隆作響,現在過了數十年仍然印象難忘。

那時我在北角英皇道「伊人恤」的工廠當製衣學徒。我記得,品牌當年頗具名氣,是製衣界的「四大公司」。學師生涯艱苦,工作時間朝八半晚八半,食宿都留在工廠,每月只有一天假期,精力充沛的年輕人就愛結伴滿街跑。八月三十一日下午,溫黛漸漸迫近,皇家天文台掛起三號風球,天氣悶熱非常。劉廣聯與一班年紀相若的工友,下班後趕到都城戲院(現為新都城大廈)看尾場九點半,「當時當個風冇到」,散場了,外面已經風雲變色,方知道這位風姐來勢洶洶:「當年資訊不發達,回到工廠才知道已經掛起七號風!」(註:自一九三一年起至一九七二年,五號至八號分別代表來自西北、西南、東北或東南四個方向之烈風。由一九七三年一月一日開始,五號至八號風球分別由八號西北、八號西南、八號東北及八號東南四個信號代替。這信號系統一直沿用至現在。)

當時走在街頭,強風打在建築物上,迴聲轟隆轟隆的,風勢猛烈,精壯小子也站不穩,大風吹起海水,巨浪如小山般捲來,足有兩層樓高,不斷拍打岸邊的船隻,浪一退,船艇又互相碰撞,在海中有如骰子般被拋來拋去。未有親歷其境,實在無法想像情狀之恐怖!

回到樓高兩層的製衣廠,廠方也沒料到風勢會如此猛烈,當時並沒有特別的防風措施,工廠窗戶雖比平常人家堅固,外面又裝有鐵絲網,仍被颶風吹至破裂。雨水不斷被吹進廠房,機器雖無礙,卻浸濕了布料,要停工兩天。一班學徒沒因此閒下來,反倒要不斷清理積水。溫黛帶來的暴雨更通宵不止,足足下了兩天,天空無日無夜,都是一片灰藍黑色。我記得,風勢稍緩,老闆來視察工廠,給學徒們三元買麵包(當時月薪只有六十元),可是收拾殘局的兩天,比起平常工作更累人。

溫黛離去後,正好是每月的例假。我記得,當時街上仍有陣陣強風,我踩著一雙拖鞋,就與工友們到街上跑跑跳跳。災後滿地都是被風吹倒的雜物,破裂的大幅玻璃窗不計其數。我一個不留神,被玻璃碎片割傷了右腳拇趾。當時哪有急救,都是靠自己包紮。我們又到灣仔碼頭一帶,舉目所及,一片狼藉,海面都是破損沉沒的小船,當年的海水清澈,近岸處可見魚兒在破船浮木旁游過。四個字,滿目瘡痍,都不知要花多少天去清理!

溫黛實在是我經歷過最強的颱風,碰巧天文大潮,岸邊損失更重,我記得筲箕灣與沙田一帶受災尤其嚴重。溫黛停留時間長,來得慢走得也慢,強度實在驚人。五十二年後回想,情景仍然歷歷在目!

經歷過最強風姐的厲害,近年見到颱風來襲,心中也會暗暗期待它的路徑直指香港。香港現在比起從前幸福得多!現在颱風的風力無法與從前相比,不過人總會有個心理,想知道自己面對大自然的考驗是否受得住。而且天意如何,你最終都避不過的。

﹙口述文字節錄自「香港颱風歷史圖片展」場刊《風訊》,特別鳴謝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提供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