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謬誤
防曬謬誤
梁偉鴻
太陽的紫外線可能會對皮膚、眼睛和免疫系統造成急性及慢性的損害。雖然大多數人都知道在陽光下需要採取防曬措施,但亦有一些常見的謬誤:
謬誤一:深色的太陽眼鏡防禦紫外線較好
選擇太陽眼鏡時最重要是注意鏡片過濾紫外線的能力,而太陽眼鏡的顏色與它過濾紫外線的功能無關。戴上太陽眼鏡後,由於到達眼晴的光線減少了,瞳孔自然會放大,假若太陽眼鏡沒有足夠的防紫外線功能,透過瞳孔進入眼球的紫外線反而會比不戴太陽眼鏡多。所以應該佩帶能夠過濾至少98%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以確保足夠的防護。
謬誤二:多雲情況下不會曬傷
高達80%的太陽紫外線能穿透稀薄的雲層。雲層的邊緣有時能反射紫外線,令紫外線強度增加。例如在2009年2月23日下午1時,當時天空被低層的零散雲塊覆蓋,但紫外線指數仍能達到10。市民若不肯定紫外線的強度時,應透過電台、電視台、天文台網頁或「打電話問天氣」﹙1878200﹚查閱最新的紫外線指數。

在2009年2月23日下午1時攝於尖沙咀的照片顯示當時天色多雲

在2009年2月23日錄得的紫外線指數
謬誤三:在水中不會被曬傷
水只能阻擋小部份的紫外線,水面的反射會令紫外線強度增加,水深半米地方的紫外線強度仍維持在水面的40%。另外,身體露於水上更加會受水面反射的紫外線所照射。
謬誤四:塗上太陽油,就能長時間曬日光浴
塗上太陽油的目的不是為了延長曝曬時間,而是在無法避免陽光照射情況下提供保護。須注意,要正確地使用太陽油才能發揮它的保護能力,有關太陽油及其他防曬注意事項,請參考「曬傷和SPF」。
謬誤五:間歇性曬太陽,便不會曬傷
紫外線對健康的影響是累積的。紫外線可以做成的損害,是每次曬太陽加起來的總和。因此,應該盡量減少暴曬,減低患上皮膚癌的機會。
謬誤六:在陽光下如果不覺熱就不會曬傷
紫外線不會令皮膚有熱的感覺,但會引致曬傷。在陽光下我們感覺到的熱力是來自太陽的紅外線而非紫外線。因此,即使你感覺不到陽光的熱力,仍有機會曬傷。

電磁波譜
參考資料:
[1] "Global Solar UV Index: A Practical Guid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2. ﹙只有英文版本﹚
[1] "Global Solar UV Index: A Practical Guid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2. ﹙只有英文版本﹚





本港天氣
天氣預測
天氣警告
漁民天氣
航運天氣
航空天氣
天氣監測圖像
地理信息系統天氣服務
熱帶氣旋
中國天氣
世界天氣
氣候資料服務
警告及信號資料庫
特殊天氣現象統計資料
每月天氣摘要
氣候變化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地震
海嘯
潮汐
地磁
太空天氣
天文觀測天氣資訊
互動版太陽路徑圖
天文資料
有趣天文現象
授時服務
曆法
年曆
實時香港輻射水平
認識輻射
輻射監測、評價及防護
環境輻射監測計劃
大亞灣應變計劃
相關網站
學校
旅遊
運動
戶外攝影
社區天氣觀測計劃
長者
觀星
天文台之友
小小天文台
教育資源
360 漫遊天文台
「度天」賞雲
國際雲圖(簡體中文)
天文台全方位遊
公眾課程及活動
訂閱電子通訊
研究論壇
刊物
國際原子能機構
臨近預報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英文)
亞洲航空氣象中心
社交媒體
新聞公報
最新消息
天文台最新動態
立法會答問
天文台網誌
天氣隨筆
天氣廣播站
氣象冷知識
新聞發佈會
有關熱帶氣旋的廣播
天文台消息
職位空缺
招標公布
應用程式
個人版網站
天氣精靈
文字版本
RSS天氣資訊頻道
有聲網頁
表格
開放數據集
天文台部門短片
抱負和使命
組織結構
品質管理
香港天文台 - 香港便覽
香港天文台2024
服務概覽
天文台綱領範圍
香港天文台的歷史
事業@香港天文台
瀏覽數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