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香港海嘯的監測及警告

    大部分海嘯由海底地震所引致。由於香港的地理位置,菲律賓群島及台灣阻隔了大部分太平洋發生的海嘯,使它們不能直達香港。雖然海嘯可透過折射抵達,但它們的能量會大大減弱。因此,香港受嚴重海嘯影響的機會不大。

    當地震發生並可能引發海嘯時,天文台會時刻留意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PTWC)及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SCSTAC)發出的有關消息,並密切注意西太平洋、南海和本港境內水位監測站所錄得的水位變化。如有需要,會儘快向公眾發出警告。

    香港曾經9次記錄得海嘯引發的輕微水位異常:

    日期
    (香港時間)
    震中地點 地震矩震級 Mw 香港錄得最高的水位異常
    (正常潮位以上高度)
     1952/11/5 堪察加 9.0 0.15 米 
     1960/5/24 智利 9.5 0.3 米 
     1985/3/4 智利 7.9 少於 0.1 米 
     1988/6/24 呂宋海峽 5.7 0.3 米 
     2006/12/26 台灣南部附近海域 7.1 少於 0.1 米 
     2010/2/28 智利 8.8 少於 0.1 米 
     2011/3/11 日本本州以東海域 9.0 0.2 米 
     2022/1/16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湯加火山 5.8 * 約 0.1 米 
     2024/4/3 台灣花蓮以東海域 7.3 少於 0.1 米 

    *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基於地震校正計算技術初步估算該次海底火山爆發的震級(見參考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USGS, 2022

    香港的海嘯警報系統

    如預料南海或太平洋發生的強烈地震會引發海嘯,導致香港受顯著海嘯 (即海嘯高度比正常水位高出0.5米或以上) 影響,而預計海嘯會在三小時內抵達香港,天文台會發出海嘯警告,提醒市民採取預防措施。

    對於有可能影響香港但在三小時後才抵達香港的顯著海嘯,天文台會首先發出海嘯報告通知市民。此外,如香港可能受海嘯影響但預料香港的海嘯不顯著,天文台亦會發出海嘯報告通知市民。

    海嘯預防措施

    1. 遠離岸邊、海灘及沿岸低窪地區。如身處這些地點,應前往內陸地方或地勢較高的地面。如沒有時間迅速前往內陸地方或地勢較高的地面,可棲身於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多層高建築物的較高樓層,以策安全。
    2. 切勿進行水上活動。
    3. 船隻應遠離岸邊或淺水水域。如船隻繼續繫泊於避風塘,應使用雙倍的繫泊用具,而所有人員均應離開船隻,前往地勢較高的地面。
    4. 請遵照這些預防措施,直至天文台取消海嘯警告。
    5. 請留意電台或電視台廣播的進一步資料。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