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緬甸7.6級大地震
2025年3月29日
陳玉葆 陳維洵 許大偉
根據香港天文台的分析,在本港時間2025年3月28日下午2時20分,緬甸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初步評估為7.3級,最終修訂為7.6級,震源深度約為10公里,屬於淺層地震。震中位於密鐵拉以北約85公里,即香港之西約1,880公里。而在主震發生後約12分鐘,震中附近亦發生了一次達6.9級的強餘震,震源深度最終修訂為30公里。
這次淺層大地震主要的損害及傷亡出現在緬甸,但遠至超過800公里的泰國曼谷也有興建中的高樓大廈倒塌。參考了一些文獻[1, 2, 3],有學者指出曼谷的地質構造可以引起場址效應,放大地震波帶來的搖晃程度,還可能有其他因素如共振效應等,箇中原因及關聯仍有待當地或其他的專家硏究及調查。
是次7.6級的緬甸地震發生於緬甸中部的走滑斷層上(圖1及2)。天文台的地震儀探測到這次緬甸7.6級地震所引起的地震波。透過實時分析全球及本地地震儀數據,天文台的地震數據處理系統計算出地震參數(包括發生地震時間、震中位置、震源深度及震級等)。圖3展示了香港寶珊寬頻地震站所探測到這次地震的地震波形。由於震源距離香港較遠,本地沒有震感。
一般而言,大地震較常發生於板塊邊緣(圖4)。緬甸位於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該地區鄰近四個構造板塊,分別是印度板塊、歐亞板塊、緬甸板塊和巽他板塊,形成了複雜的斷裂系統(圖5),致使該區成為全球最為活躍的地震帶之一。此次大地震主要是由於沿著緬甸最大且最活躍的走滑斷層——實皆斷層(Sagaing Fault)[4]發生了突然的斷層位移,釋放出大量應變能。歷史上也曾發生多次7級以上的地震(圖6)。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 (USGS) 記錄,自1905年以來,震中500公里內曾發生過72次6級以上的地震,而當中最大的是1912年5月23日的緬甸7.9級大地震(圖7),在實皆斷層上,上一次發生7.5級或以上的地震是1946年的7.6級緬甸地震。地震的發生頻率隨震級增加而降低,平均每年全球發生7級或以上的地震約接近二十次(圖8),而最近的一次是2025年2月9日在中美洲附近蒙特哥貝以西發生的7.5級大地震。
每當天文台分析全球地震有發生震級達6級的強震或以上時,天文台會透過多個渠道(包括天文台網站、「我的天文台」手機應用程式、社交媒體專頁,以及政府新聞處新聞發布系統)向市民發放強地震報告。就全球地震震級達5.0級或以上的地震,天文台亦會在其手機應用程式、網站和社交媒體專頁發出「地震速報」公布有關資訊。而在有需要時,及後會在天文台網站及其手機應用程式發布最終修訂地震參數。


圖2 天文台分析緬甸7.6級地震的震源機制(右上「沙灘球」)及相應的斷層運動(修改自美國地質勘探局 (USGS) [6])

圖3 香港寶珊寬頻地震站(位於緬甸地震震中以東約1,880公里)所探測到的地震波形顯示P波於協調世界時2025年3月28日06時25分到達地震儀,即地震發生後約5分鐘。(香港時間 = 協調世界時 + 8小時)

圖4 全球自1811以來7級或以上的地震分佈圖 [7]



圖7 2025年3月28日緬甸7.6級地震震中的500公里內自1905年以來根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 (USGS) 記錄[7]6級或以上的地震分佈圖

參考資料:
[1]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Tuladhar, R. et al. Seismic microzonation of the greater Bangkok area using microtremor observati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Engng Struct. Dyn. 2004, 33, 211-225.
[2]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Ornthammarath T. et al.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amplified ground motion in Bangkok basin using HVSR curves from recent moderate to large earthquakes 2023, Geoenviron Disasters 10, 28
[3]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Poovarodom, N. and Jirasakjamroonsri, A. Seismic site effects of soil amplifications in Bangkok. Thammasa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21, 3
[4]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Xiong, X., et al. Coulomb stress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on the Sagaing Fault, Myanmar, over the past 110 year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eismic hazard.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7, 44, 10, 4781-4789.
[5]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 Evidence of Plate Motions
[6]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USGS Geological Survey: What is a fault and what are the different types?
[7]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 Earthquake Catalog
[8]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EarthScope: How Often Do Earthquake Occur?
[9] 天文台:如何解讀地震參數?





本港天氣
天氣預測
天氣警告
漁民天氣
航運天氣
航空天氣
天氣監測圖像
地理信息系統天氣服務
熱帶氣旋
中國天氣
世界天氣
氣候資料服務
警告及信號資料庫
特殊天氣現象統計資料
每月天氣摘要
氣候變化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地震
海嘯
潮汐
地磁
太空天氣
天文觀測天氣資訊
互動版太陽路徑圖
天文資料
有趣天文現象
授時服務
曆法
年曆
實時香港輻射水平
認識輻射
輻射監測、評價及防護
環境輻射監測計劃
大亞灣應變計劃
相關網站
學校
旅遊
運動
戶外攝影
社區天氣觀測計劃
長者
觀星
天文台之友
小小天文台
教育資源
360 漫遊天文台
「度天」賞雲
國際雲圖(簡體中文)
天文台全方位遊
公眾課程及活動
訂閱電子通訊
研究論壇
刊物
國際原子能機構
臨近預報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英文)
亞洲航空氣象中心
社交媒體
新聞公報
最新消息
天文台最新動態
立法會答問
天文台網誌
天氣隨筆
天氣廣播站
氣象冷知識
新聞發佈會
有關熱帶氣旋的廣播
天文台消息
職位空缺
招標公布
應用程式
個人版網站
天氣精靈
文字版本
RSS天氣資訊頻道
有聲網頁
表格
開放數據集
天文台部門短片
抱負和使命
組織結構
品質管理
香港天文台 - 香港便覽
香港天文台2024
服務概覽
天文台綱領範圍
香港天文台的歷史
事業@香港天文台
瀏覽數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