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那次風教曉我的事

星期四, 2018年5月10日

人平時生活在石屎森林,很多時未必感受到與大自然的聯繫。5月初,我剛好有機會參加一場帆船比賽,就與它來了一場無聲的交流。

當日我們那隊差30秒就趕不上比賽,全因「風」不與我。明明前一晚深夜時分風還很大,心想出海會否風大浪大?豈料12小時不到,帆船停泊的港灣附近幾乎沒有風,連駛到賽事起點都有困難。

我們原本預計風勢清勁,因此起初選用細帆,但發現當區的風不太大後,立刻改用大帆。然後,風起,船動,還來不及歡呼,忽然風又止,船亦停下來,連游泳都要比它快。我們沒辦法把風召來,只好等。

這期間,我們瀏覽過天文台水上運動風速預測網頁,發現比賽區域附近是會有風的,決定堅持多一會。船繼續走走停停,眼看快要趕不上比賽,船長又再查看潮汐預報,發現潮水並不有利推動船隻前往起點後,大家便開始計劃後備行程,是遊船河還是食海鮮。但世事就是如此,當你對一件事情不再抱有期待,反而有驚喜。雖然風不大,也時強時弱,但原來也足夠支撐帆船行駛,在最後一剎,總算能趕得上參加比賽。

相片來源:Bella Kwok

之後,我跟熱愛水上活動的同事李Sir說起這事,經驗豐富的他淡淡然回應,稱玩水上運動就是如此。他還教了我一些訣竅,例如怎樣感受風的細微變化,再調整帆的角度去使船得到最高的速度。此外,因爲香港地形複雜,某些地區會因地形屏蔽而影響風向與風速,亦有可能出現海陸風的日際變化,所以出海時應考慮以上因素以決定航程。他又說,參與不同的水上活動,例如大小帆船、獨木舟及浮潛等,若之前能掌握風向、風速,以及潮汐的變化,絕對能增加活動的樂趣,並且確保安全。

那天帆船不動時,船長問我,悶嗎?我回答不。風止時,學習等待;風細時,練習技術,感受風向,盡可能不放過每一絲風,把它們轉化為船的動力;等到大風時,再練習如何保持船身平衡。幾小時裡,我一直看著海和隊員,不單沒有任何悶場,還不經意地上了人生寶貴的一課。

至於比賽的其餘二三事,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楊泳森   李Sir (李國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