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山涉水談氣象 – 海岸地帶
星期二, 2017年2月14日
近年香港興起遠足熱潮,每逢假日熱門山徑變得人來人往,有如鬧市街頭。然而遠足要做好準備功夫,除了帶齊行山裝備和物資外,參考氣象和潮汐資料也是相當重要的。
我們由計劃遠足至出門前,一般都會留意天文台的天氣預報,了解氣溫變化及會否下雨,好讓我們穿著合適的衣物和行山鞋,以及決定是否需要帶備雨具。但如果遠足路線會經過沿著海岸的地帶,潮汐漲退的資料便大派用場了。香港大部分的地質公園均坐落在海岸地帶,某些獨特地貌需要在潮退時才能看得到,潮汐資料有助選擇既適合觀賞又安全的時間。

退潮時可觀賞到的褶曲岩層地貌(筆者攝於荔枝莊 -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由於某些沿岸的路徑相當接近水平線,在潮漲時可能會被海水淹沒,我們偶爾也會在新聞看到有人因潮漲被困海岸地帶的事件,所以在設計行程時必須預算足夠的時間在潮水高漲前離開,以免到時進退兩難,甚至構成危險。因此,如需在海岸地帶經過或逗留,最好選擇在潮水退盡前或後一兩小時這段期間進行比較理想。當然,遇上颱風或季候風引起的大浪情況,不論甚麼時候也應遠離岸邊了。
如果大家以後想前往海岸地帶,除了留意天氣變化,亦請瀏覽天文台的潮汐網頁, 參考最接近目的地的潮汐實時及預報資料,使行程能順利及安全進行。
李國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