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颱風愛茜, 1975



颱風愛茜
一九七五年十月九至十四日

摘錄自天文台刊物《一九七五年氣象資料第三冊(熱帶氣旋摘要)》
(鳴謝戴世材先生協助翻譯中文版)

颱風愛茜的路徑圖

        
        颱風愛茜是十月份吹襲香港的最強颱風之一,也是自一九七一年八月颱風露絲以來,首次令天文台需要懸掛十號颶風信號的颱風。雖然愛茜曾為本港帶來暴風至颶風程度的風力,但皇家香港天文台及時發出警告可能是破壞相對較輕的原因。
        
        愛茜源於十月九日關島之西南偏西約400海里的一個低壓區。它以時速10海浬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移向巴斯海峽,並於翌日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十月十日清晨,偵察機錄得其中心附近的最高海面風力為每小時70海浬,最低海平面氣壓為989毫巴。皇家香港天文台接收到的衛星圖像亦顯示愛茜變得較有組織,有圓形風眼及強螺旋雨帶(圖二)。
        
        愛茜於十月十一日進一步增強為颱風。當日上午5時52分,偵察機錄得其中心附近的最低海平面氣壓已降至974毫巴。根據皇家香港天文台在早上較後時間接收到的衛星圖像估計,它的最高風力約為每小時90海浬(圖三)。10月12日下午12時40分,偵察機報告它中心附近的最低海平面氣壓進一步降至900毫巴,最高海面風力增至每小時130海浬。同時,愛茜移動速度稍為減慢,但仍繼續向西北偏西移動,移向巴斯海峽。皇家香港天文台較早前於早上接收到的衛星圖像顯示,愛茜的雲團覆蓋範圍直徑約為300海里,估計最高風力約為每小時115海浬(圖四)。
        
       天文台於十月十二日下午10時45分懸掛一號戒備信號。當時颱風愛茜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東約400海里,以時速約8海浬向西北偏西移動,移向南海東北部。
        
       愛茜橫過巴斯海峽之後,轉以較為偏西的方向移動。十月十三日下午較後時間,它的風眼開始在皇家香港天文台的天氣雷達上出現。愛茜的結構完整,有清晰的螺旋雨帶和直徑約20海里的緊緻圓形風眼,從雷達可以清楚追蹤(圖五)。加上高雄雷達同時監視,因此能準確測定愛茜的風眼位置。
        
       十月十三日下午8時三號強風信號取代戒備信號,當時愛茜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東約190海里。雖然當時本港只普遍吹輕微至和緩偏西風,但天文台已提醒公眾,由於愛茜將保持強勁及有可能非常接近本港,因此必須做好防風措施。

        天文台在十月十四日上午4時30分改掛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當時愛茜位於香港之東南偏東約100海里,而本港普遍只吹和緩至清勁西北風。隨著愛茜在日間逐漸迫近,本港風勢迅速增強,十月十四日上午9時開始錄得烈風,當時愛茜位於香港之東南偏東約70海里。

        愛茜保持其非常完整的結構,並繼續向西移動(圖六)。十月十四日上午11時,天文台改掛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警示本港之風力將顯著增強,當時愛茜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40海里。其風眼直徑已經縮小至只有10海里。當日下午初時,由於有明確跡象顯示颱風風眼將在港島以南近距離掠過,並將橫越本港水域,天文台於下午2時15分改掛十號颶風信號,警示本港將轉吹東風,離岸及香港南部會吹颶風。愛茜在下午2時30分最接近本港,當時它集結在天文台總部以南約27海里,以時速11海浬向西移動。當日下午,大老山錄得每小時70海浬之風速,最高陣風達每小時97海浬,而赤柱則錄得每小時76海浬之風速,最高陣風達每小時118海浬。下午3時過後,皇家香港天文台錄得最低海平面氣壓996.2毫巴。颱風過後,氣壓迅即回升。本港地區之最低海平面氣壓為987.5毫巴,於十月十四日下午2時30分於橫瀾島錄得。

         十月十四日下午2時零2分之高空探測顯示,愛茜在香港南面掠過期間開始減弱。香港錄得較高的海平面氣壓可能是與來自中國大陸強烈反氣旋之冷空氣入侵有關。皇家香港天文台雷達圖像顯示愛茜的風眼逐漸被雨區覆蓋(圖五d)。下午較後時間,隨著愛茜開始遠離,本港轉吹東風並開始緩和。天文台在下午5時零5分改掛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當時愛茜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南約29海里。天文台在下午8時10分改掛三號強風信號,當時愛茜集結在香港之西南約40海里。

         十月十四日傍晚,愛茜恢復向西北偏西移動,並進一步減弱為熱帶風暴。當晚10時許,愛茜在香港之西南偏西約60海里的華南海岸登陸,即掠過。本港風勢持續減弱,天文台於十月十五日上午2時除下所有風球,當時愛茜集結在香港以西約80海里。其後一小時內,愛茜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十月十五日清晨,愛茜於香港以西約100海里之內陸地區消散,而清涼的東北季候風亦開始影響華南沿岸地區。     

        在颱風愛茜肆虐期間,大老山錄得颶風達兩小時;橫瀾島及港島南部則分別錄得達一小時及四小時的颶風。除部分受屏蔽的市區外,本港各區普遍持續吹烈風。長洲錄得烈風的時間最長,達13小時。橫瀾島、香港機場及大老山亦分別錄得八小時、五小時及12小時的烈風。

      十月十二及十三日,在愛茜靠近之前,本港地區天晴炎熱,陽光充沛。十月十四日早上轉為多雲及有零散驟雨,日間驟雨較為頻密及有狂風。隨著愛茜迫近,下午初段大雨掩至。中午至下午2時期間,當愛茜在本港南面掠過時雨勢最大。下午稍後,隨著愛茜遠離,本港雨勢稍為減弱。十月十五日,本港地區仍然密雲及有幾陣微雨,而間中亦有狂風驟雨。在偏東季候風影響下,翌日的天氣仍無顯著改善。

        以風力而言,愛茜是一個強烈的颱風,但它帶來的雨量並不算特別多(圖七)。雖然愛茜風眼前方有強螺旋雨帶,但它的環流偏小,直徑只有300海里左右。皇家香港天文台錄得的總雨量為150.6毫米,與預測的差不多。

        皇家香港天文台錄得的日雨量如下:
10月12日
10月13日
10月14日
100.2 毫米
10月15日
50.4 毫米
總雨量:
150.6 毫米


        由於風力最大時,恰好在低潮期間,因此儘管有大浪湧上沿海街道,但並無嚴重之水浸報告。橫瀾島在十月十四日中午及下午3時左右錄得最高的風浪,高約9.5米。在愛茜肆虐期間,本港各區錄得的最高潮水時間和高度,及最大風暴潮如下:

地點
最高潮位
(海圖基準面以上)
最大風暴潮
(天文潮高度以上)
高度 (米)
日期/月份
時間
高度 (米)
日期/月份
時間
北角
2.3
14/10
4:45 a.m.
0.6
14/10
1:15 p.m.
大埔滘
2.4
14/10
4.30 p.m.
1.2
14/10
2:00 p.m.
芝麻灣(大嶼山)
2.5
15/10
6:30 a.m.
0.9
14/10
7:00 p.m.
        五艘遠洋船漂離泊位,但並無嚴重損毀。一艘小艇及一艘漁船翻沉,另外一艘漁船擱淺。
        46人被高處墮下的玻璃割傷及倒塌的棚架壓傷,幸無人死亡。1 277人的住所受強風威脅,須入住庇護中心。雖然共有85宗樹木、棚架、交通燈及街燈柱損毀報告,但大部分情況輕微。不過,部分地區因風勢太大而無法懸掛十號颶風信號,橫瀾島的信號桅桿更被吹倒。各類交通均受影響。
備註:
(i)
皇家香港天文台是香港天文台在1912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的名稱
(ii)
單位轉換 -
1 海浬約為 1.852 公里每小時 (km/h)
1 海里約為1.852 公里 (km)
1 毫巴 = 1 百帕斯卡 (hPa)
(iii)
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系統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年份
1956 - 1972
1
3
5
6
7
8
9
10
1973 以後
1
3
8西北
8西南
8東北
8東南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