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0年
星期三, 2017年6月28日
二十年前的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同日天文台的名稱亦由「皇家香港天文台」回復為「香港天文台」。大家可能還記得香港的天氣在回歸前後都不太好,當時香港受到一道活躍的低壓槽影響,6月30日間中有大驟雨及雷暴,到了7月1日情況更甚,天文台在早上一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並維持了兩小時,同日亦有發出山泥傾瀉警告(當時黑色暴雨警告的指標是在剛過去的兩小時或更短時間內,香港境內錄得超過100毫米雨量,與1998年更新並沿用至今的不同)。天文台總部在回歸當日錄得的總雨量是122.6毫米,自此至今的每年7月1日雨量,仍未有打破這紀錄。

筆者(左一)和同事,包括時任助理台長林超英(右一)在回歸當日更換了新的天文台台徽後合照。
筆者有幸在20年前回歸的一刻在天氣預測總部當值,發出「皇家香港天文台」最後一個天氣預測,以及回歸後「香港天文台」的第一個天氣預測。還記得當晚天氣預測總部的同事比平日多,除了因為天氣較差要增加人手外,有些同事更是特意回來見證這個歷史時刻。此外,天文台當晚亦有派同事到戶外進行儀式的場地,提供即時的現場天氣支援服務。
回想過去的20年,社會不斷變遷,天文台亦一直開拓新的服務,大家可瀏覽天文台的歷史網頁回顧一番。展望未來,天文台同事會繼續精益求精,以科學、創新和多元合作,致力提供以人為本的優質服務,保障公眾安全,共創美好社會。
李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