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圣婴」现象下的季度雨量

2016年1月13日

现时的厄尔尼诺现象自 2014 年 5 月开始,至今已持续超过十八个月,成为 1950 年以来最长的一次事件,亦是 1997/98 年以来最强。

我们早前曾指出厄尔尼诺对香港气候的主要影响是冬、春两季的降雨较「ENSO 中性」状态[1]多,风季不会在 6 月前开始(网志:预期「圣婴」重临)。 2014/15 年冬季(12 月至 2 月)和 2015 年春季(3 月至 5 月)的雨量分别为 118 和 606 毫米,两者均较「ENSO 中性」状态下对应的平均季度雨量为多(图一);而 2015 年风季于 6 月开始(热带风暴鲸鱼),这些观测皆与过往的统计结果吻合。

图一

图一1950 至 2015 年期间香港在「ENSO 中性」状态及厄尔尼诺下冬季(12 月至 2 月)
和春季(3 月至 5 月)的雨量。


至于 2015/16 年的冬季,直至 2016 年 1 月初天文台已经录得超过 120 毫米雨量。冬季雨量正常范围为 64 至 147 毫米,所以这个冬季的雨量可以确定是正常至偏多,与过往厄尔尼诺冬季雨量较多的趋势亦是吻合的。

在前述的网志中,我们亦指出厄尔尼诺不一定会引致香港夏季多雨。事实上,厄尔尼诺夏季雨量出现偏多的机会比「ENSO 中性」夏季明显较低(图二),正如 2015 年夏季(6 月至 8 月)录得雨量为 852 毫米,落入了「偏少」的等级[2]


图二

图二1950 至 2015 年期间在「ENSO 中性」状态(左)及厄尔尼诺(右)下
香港夏季雨量等级的分布。




岑富祥


备注:

[1] 「ENSO 中性」状态指没有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即是在赤道太平洋中部及东部表面海水没有变得异常温暖(厄尔尼诺)或寒冷(拉尼娜)。

[2] 雨量等级的划分是基于前三十年气候数据建构的常态分布:常态分布最高的百分之三十和最低的百分之三十分别定义为「偏多」及「偏少」,而中间的百分之四十则定义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