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二零一五热带气旋

二零一五热带气旋

2.1 二零一五年的热带气旋回顾

2.1.1 北太平洋西部(包括南海区域)的热带气旋

二零一五年有27个热带气旋影响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区域(即由赤道至北纬45度、东经100至180度所包括的范围),少于1961-2010年约30个的长期年平均数目。全年有20个热带气旋达到台风或以上强度,多于1961-2010年约15个的长期年平均数目,其中有13个热带气旋更达到超强台风程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185公里或以上),较长期年平均数约五个多出约八个,亦是自一九六一年有完整记录以来出现最多超强台风的年份。

二零一五年超强台风数目偏多,部分原因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受厄尔尼诺影响,赤道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海面温度较正常高,引致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出现异常,令热带气旋的生成位置较正常偏东。图2.1显示的2015年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分布,大部分热带气旋都在东经140度以东生成,明显较长期平均偏东,包括所有13个超强台风和两个横过国际换日线的风暴。由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一般会向西至西北方向移动,较东的生成位置会增加它们逗留在海洋上的时间,如果在较高的海面温度和适合的大气条件配合下,它们发展为超强台风的机会亦随之增加。

图2.2是二零一五年在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区域热带气旋数目之逐月分布。年内每个月均有热带气旋形成。

二零一五年内有五个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其中一个在香港300公里内的华南沿岸登陆。两个热带气旋横过台湾,四个登陆日本,六个横过菲律宾及两个登陆越南。八月的超强台风苏廸罗(1513)(图2.4)是二零一五年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区域最强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240公里,而最低海平面气压为905百帕斯卡(表4.1)。

2.1.2 香港责任范围内的热带气旋

在二零一五年的27个热带气旋中,有13个出现在香港责任范围(即北纬10至30度、东经105至125度),较1961-2010年约16个的长期年平均数目少(表2.1),当中有三个在香港责任范围内形成。年内,香港天文台总共发出316个供船舶使用的热带气旋警告(表4.2)。

2.1.3 南海区域内的热带气旋

二零一五年共有九个热带气旋影响南海区域(即北纬10至25度、东经105至120度),较1961-2010年约12个的长期年平均数目为少,当中只有两个在南海上形成。

2.1.4 影响香港的热带气旋

二零一五年香港的台风季节始于六月二十一日,当天随着热带风暴鲸鱼(1508)向北移动并靠近华南沿岸,天文台发出一号戒备信号。十月五日热带风暴彩虹(1522)远离香港,天文台发出强烈季候风信号取代一号戒备信号,二零一五年台风季节随即结束。

年内共有三个热带气旋影响香港(图2.3),少于1961-2010年约六个的长期年平均数目(表2.2)。这三个热带气旋分别为六月的热带风暴鲸鱼(1508)、七月的台风莲花(1510)及十月的强台风彩虹(1522)。天文台在莲花影响香港期间曾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是年内发出的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彩虹吹袭期间天文台曾发出三号强风信号。鲸鱼则只需发出一号戒备信号。

二零一五年的八月和九月,天文台均毋需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这是一九四六年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热带气旋较少由西北太平洋进入南海及南海较少热带气旋生成。受厄尔尼诺影响,赤道西北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水温持续偏暖,导致热带气旋的生成位置较正常偏东,增加热带气旋在横过西北太平洋时转向较北方向移动的机会,引致进入南海的热带气旋数目较少。另外,八月和九月在南海一带的西南气流偏弱,导致该区的水汽输送和辐合效应偏弱,不利热带气旋在南海生成。

2.1.5 热带气旋的雨量

二零一五年热带气旋为香港带来的雨量(即由热带气旋出现于香港600公里范围内至其消散或离开香港600公里范围之后72小时期间天文台总部录得的雨量)共为346.6毫米(表4.8.1),约占年内总雨量1874.5毫米的百分之18.5,比1961-2010年长期年平均值的728.8毫米少约52%。

强台风彩虹(1522)为天文台总部带来156.6毫米的雨量(表4.8.1),是年内雨量最多的热带气旋。

2.2 每月概述

这一节逐月介绍二零一五年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区域的热带气旋概况。影响香港的各热带气旋及伤亡报告则详述于第三节

一月

热带低气压米克拉(1501)于一月十三日晩上在雅蒲岛以东约42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西北偏西移动,翌日增强为热带风暴。一月十五及十六日米克拉转向西至西南偏西方向移动,并继续增强,一月十七日早上在马尼拉东南偏东约730公里处增强为台风,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20公里。其后米克拉采取西北路径移动横过菲律宾,并逐渐减弱,最后于一月十九日早上在吕宋东岸沿海区域减弱为一个低压区。

二月

热带低气压海高斯(1502)于二月七日晚上在关岛以东约1 42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初时移动缓慢,翌日早上发展为热带风暴。随后两天海高斯大致向西北方向移动及继续增强,于二月十日下午发展为超强台风,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85公里。随后海高斯迅速减弱,最后于二月十一日下午在北太平洋西部上消散。

三月至四月

热带低气压巴威(1503)于三月十一日晚上在关岛之东南偏东约2 6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西至西北偏西方向移动,翌日早上发展为热带风暴。随后两天巴威略为增强,于三月十四日下午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85公里。翌日巴威掠过关岛后开始减弱,最后于三月十八日早上在菲律宾以东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减弱为一个低压区。

热带低气压美莎克(1504)于三月二十七日早上在关岛之东南偏东约1 6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偏西方向移动。随后四天美莎克逐渐增强,于三月三十一日清晨发展为超强台风,并于当晚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230公里。随后数天美莎克采取西北偏西路径移向吕宋,于四月五日横过吕宋,晚间进入南海,并迅速减弱,翌日上午在南海东北部减弱为一个低压区。 根

据报章报导,美莎克在米克罗尼西亚联邦造成严重破坏,最少有九人死亡,数千人紧急疏散。

热带低气压海神(1505)于四月三日晚上在关岛之东南偏东约1 22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向偏西方向移动,翌日下午增强为热带风暴。海神于当晚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75公里。随后两天海神移动缓慢,并逐渐减弱,最后于四月六日下午在关岛东南的北太平洋西部上消散。

五月

热带低气压红霞(1506)于五月三日晚上在雅蒲岛之东约36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翌日早上发展为热带风暴,向偏西方向缓慢移动。红霞于五月六日掠过雅蒲岛后继续增强,采取西北偏西路径移向吕宋以东的海域。五月九日晚上红霞发展为超强台风,翌日早上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220公里。红霞于五月十日晚上横过吕宋东北部附近海域后,逐渐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开始减弱,最后于五月十二日早上横扫琉球群岛后演变为一股温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白海豚(1507)于五月八日早上在关岛之东南偏东约2 17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随后三天大致向偏北方向移动。白海豚于五月十一日开始转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它于五月十五日掠过关岛,翌日增强为超强台风及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205公里。随后三天白海豚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减弱,最后于五月二十日下午在硫黄岛东北的海域演变为一股温带气旋。

六月至八月

热带低气压鲸鱼(1508)于六月二十日下午在西沙之西南偏南约190公里的南海中部上形成,初时移动缓慢,翌日开始向偏北方向移动,当晚增强为热带风暴。六月二十二日傍晚鲸鱼在海南岛东部沿岸登陆,横过海南岛期间略为减弱,翌日早上进入北部湾后重新组织及增强,于六月二十四日早上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85公里。鲸鱼向西北移动横过北部湾,同日下午在越南北部沿岸登陆,并逐渐减弱,最后于六月二十五日早上在越南北部消散。

根据报章报导,鲸鱼对海南岛海陆空交通造成严重影响。而鲸鱼吹袭越南期间造成最少七人死亡,四人失踪。

热带低气压灿鸿(1509)于六月三十日晚上在关岛之东南偏东约1 71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翌日早上发展为热带风暴,向偏西方向移动。受灿鸿以西的一个低压区影响,灿鸿于七月二日至三日曾出现不规则的移动路径。其后灿鸿大致向西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灿鸿于七月十日横过琉球群岛,发展为超强台风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95公里。翌日灿鸿转向偏北方向移动,掠过浙江沿岸海域,并逐渐减弱,最后于七月十二日在朝鲜半岛西岸附近演变为一股温带气旋。

根据报章报导,灿鸿掠过浙江期间,造成最少一人死亡,近20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估计接近60亿元人民币。灿鸿在冲绳岛亦引致最少27人受伤,逾四万户停电。

热带低气压莲花(1510)于七月二日下午在马尼拉以东约83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形成,大致向偏西方向移动,翌日上午增强为热带风暴。七月四日莲花转向西北方向移向吕宋北部,并发展为强烈热带风暴。莲花于七月五日横过吕宋北部并进入南海,翌日减弱为热带风暴。由于引导气流较弱,莲花于七月六日至七日缓慢地向偏北方向漂移,并再次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七月八日下午莲花开始采取较为偏西的路径逐渐靠近广东东部沿岸,当晚增强为台风,翌日上午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40公里。莲花于正午时分在广东省陆丰市附近登陆,下午继续采取偏西路径横越广东沿岸地区及移向珠江口。受北面较干燥的空气影响,莲花迅速减弱为热带低气压。最后于七月十日早上在广东西部减弱为一个低压区。

根据报章报导,莲花吹袭广东东部期间,最少有70万人受灾,6 700多间房屋受损,海陆空交通瘫痪,多个地区停电。

热带低气压浪卡(1511)于七月三日晩上在马歇尔群岛以北约2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向西至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七月七日晚上浪卡增强为超强台风,两日后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220公里。浪卡于七月十二日减弱为台风,并开始采取偏北路径移向日本以南海域。七月十四日浪卡再度增强为强台风,翌日晚上逐渐减弱。七月十六日横过日本西部后,浪卡当晩在日本海演变为一股温带气旋。

根据报章报导,浪卡吹袭日本期间,导致最少五人死亡及数十人受伤。 强烈热带风暴哈洛拉(1512)在北太平洋中部上空形成,于七月十三日横过国际换日线进入北太平洋西部,大致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翌日增强为台风。随后哈洛拉开始减弱,并采取偏西路径移动,于七月十七日曾一度降至热带低气压强度。随后数天哈洛拉恢复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并于七月二十日再度增强,七月二十三日早上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45公里。哈洛拉于七月二十五日转向偏北方向移动,掠过琉球群岛并逐渐减弱,最后于七月二十六日在日本九州附近减弱为一个低压区。

根据报章报导,哈洛拉为琉球群岛北部奄美大岛及日本西南部带来大雨,触发山泥倾泻,多间房屋水浸。

热带低气压苏迪罗(1513)于七月三十日早上在关岛以东约1 72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随后三天向西至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苏迪罗于八月三日下午发展为超强台风,翌日上午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240公里。随后三天苏迪罗逐渐减弱为强台风,并继续采取西北偏西路径移向台湾。苏迪罗于八月八日上午横过台湾后减弱为台风,当晚在福建沿岸登陆,最后于八月十日上午在江西减弱为一个低压区。

根据报章报导,苏迪罗吹袭台湾期间,造成至少六人死亡、四人失踪、超过四百万户停电。苏迪罗亦导致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四省21人死亡、五人失踪、近340万人受灾。

热带低气压莫拉菲(1514)于八月七日下午在硫黄岛以东约55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向西北方向移动。莫拉菲于八月八日清晨增强为热带风暴,翌日下午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85公里。莫拉菲于八月十日略为减弱,翌日再度增强并逐渐转向东北方向移动。最后于八月十三日晩上在日本以东的北太平洋西部上演变为一股温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天鹅(1515)于八月十四日下午在关岛以东约47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随后五天向西至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天鹅于八月十九日晩上发展为超强台风,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95公里。天鹅于八月二十一日上午在吕宋海峡开始采取偏北路径移向台湾以东海域,并减弱为强台风。它于八月二十三日晚上在冲绳岛之西南偏西约420公里处再度增强为超强台风。其后天鹅转向东北方向移动掠过琉球群岛一带,并逐渐减弱。天鹅于八月二十五日横过日本九州,翌日在日本海上演变为一股温带气旋。

根据报章报导,天鹅影响菲律宾期间,造成至少26人死亡、15人失踪。天鹅在冲绳岛亦造成至少八人受伤、超过两万户停电。天鹅横扫日本九州期间,造成至少70人受伤、60万人疏散、近50万户停电。 热带低气压艾莎尼(1516)于八月十四日下午在硫黄岛之东南偏东约2 51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初时移动缓慢,并逐渐增强。艾莎尼于八月十七日开始向西北方向移动,并发展为超强台风,两日后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220公里。艾莎尼于八月二十一日掠过硫黄岛以东的海域后,开始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减弱,最后于八月二十五日在日本以东的北太平洋西部上演变为一股温带气旋。

九月

基洛(1517)在北太平洋中部上空形成,于九月二日以强台风强度横过国际换日线进入北太平洋西部,当时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55公里。其后基洛稍为减弱为台风和大致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基洛于九月九日进一步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并开始转向西北方向移动,最后于九月十一日清晨在日本以东海域演变为一股温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艾涛(1518)于九月七日早上在硫黄岛西南约4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采取偏北路径移向日本以南海域,并逐渐增强。艾涛于九月八日上午发展为强烈热带风暴,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90公里。艾涛于九月九日上午横过日本本州,并逐渐减弱,当日下午在日本海上演变为一股温带气旋。

根据报章报导,艾涛横扫日本期间带来暴雨及水灾,造成至少三人死亡、26人失踪和近30人受伤,超过十万人需要撤离家园。

热带低气压环高(1519)于九月十三日下午在西沙以南约120公里的南海中部上形成,大致向偏西方向移动,于九月十四日早上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55公里。环高当晚在越南中部沿岸登陆,翌日清晨在老挝减弱为一个低压区。

热带低气压科罗旺(1520)于九月十五日清晨在硫黄岛之西北偏北约1 39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西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科罗旺于九月十七日晚上发展为强台风,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55公里。翌日科罗旺向北移动掠过硫黄岛以东的海域,并进一步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和逐渐减弱,最后于九月二十一日清晨在日本以东的北太平洋西部上演变为一股温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杜鹃(1521)于九月二十二日晚上在台北之东南偏东约2 08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采取西北至西北偏西路径移向台湾,并逐渐增强。杜鹃于九月二十七日发展为超强台风,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210公里。杜鹃于九月二十八日晚上横过台湾,翌日上午减弱为台风,在福建沿岸登陆,最后于九月二十九日晚上在江西减弱为一个低压区。

根据报章报导,杜鹃在台湾造成严重破坏,至少三人死亡,超过300人受伤,逾 220万户停电。在杜鹃吹袭期间,厦门沿岸出现大规模海水倒灌,福建和浙江有逾40万人需要疏散。

十月

热带低气压彩虹(1522)于十月一日下午在马尼拉以东约290公里的菲律宾以东海域上形成,采取西北偏西路径移向吕宋。翌日早上彩虹进入南海并增强为热带风暴。其后两天彩虹稳定地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靠近广东西部,并继续增强。彩虹于十月四日凌晨发展为强台风,正午前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75公里。彩虹当日下午在广东湛江附近登陆并逐渐减弱,最后于十月五日下午在广西减弱为一个低压区。

根据报章报导,彩虹吹袭广东及广西期间,两省最少有460万人受灾,8 500多间房屋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0亿元人民币。在彩虹的环流影响下,佛山顺德及广州番禺受龙卷风吹袭,多间房屋损毁,车辆被吹翻,至少六人死亡及超过200人受伤。

热带低气压彩云(1523)于十月二日晚上在硫黄岛以东约2 69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彩云于十月五日下午发展为强烈热带风暴,翌日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10公里。彩云于十月八日清晨在日本以东的北太平洋西部上演变为一股温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巨爵(1524)于十月十三日上午在马尼拉以东约 2 32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偏西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巨爵于十月十七日下午发展为超强台风,当晚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205公里。巨爵于十月十八日横过吕宋,并减弱为台风。随后两天巨爵缓慢地向偏北方向沿着吕宋西岸移动,并继续减弱,最后于十月二十一日在吕宋海峡减弱为一个低压区。

根据报章报导,巨爵为菲律宾北部带来豪雨及洪水,造成最少16人死亡,逾18万人撤离家园。

热带低气压蔷琵(1525)于十月十三日下午在关岛以东约1 66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蔷琵于十月十七日清晨发展为台风,并逐渐采取偏北路径移向硫黄岛一带。蔷琵于十月十八日晚上进一步发展为超强台风,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95公里。随后三天蔷琵稍为减弱为台风,并开始转向东北偏东方向移动。蔷琵于十月二十二日再度增强为强台风,掠过硫黄岛以南的海域。随后蔷琵加速向东北偏东方向移动,并逐渐减弱,最后于十月二十五日早上在硫黄岛东北偏东的北太平洋西部上演变为一股温带气旋。

十一月

热带低气压烟花(1526)于十一月十七日上午在关岛之东南偏东约2 2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烟花于十一月二十一日早上在关岛之西南约340公里的海域上发展为超强台风,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85公里。两日后烟花缓慢移动及开始转向,其后移向东北并减弱,最后于十一月二十六日在硫黄岛西南的北太平洋西部上演变为一股温带气旋。

十二月

热带低气压茉莉(1527)于十二月十一日下午在雅蒲岛以南约7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翌日早上发展为热带风暴,并继续增强,于十二月十三日晩上演变为强台风,翌日早上茉莉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75公里。随后一两天茉莉横过菲律宾中部及进入南海,移动减慢并转弱,十二月十七日清晨在南海海面上消散。

根据报章报导,茉莉吹袭菲律宾期间带来暴雨及水灾,造成至少11人死亡,逾70万人需要疏散。

备注:人命伤亡及财物损毁数据是根据报章报导辑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