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浅谈热带气旋的预报方法

    星期一, 2022年7月4日

    热带气旋的预测主要依靠参考数值预报模式和分析气象观测数据。以热带气旋暹芭为例,暹芭在6月29日于南海中部增强为热带低气压(即最低级别的热带气旋),由于刚发展为热带气旋,相关的气象观测数据较少,所以预测主要考虑全球各大数值预报模式及当时大气环境条件是否有利热带气旋发展。

    数值预报模式方面,早前的这连结会以新视窗打开。天气随笔已提到,美国模式预测暹芭会移向广东东部沿岸一带,与其他模式预报的路径(暹芭会移向广东西部至海南岛一带)有明显差别。根据过往验证结果,这连结会以新视窗打开。集成预报表现通常较单一模式的预报好。若个别模式的预报路径与其他模式预报的路径出现颇大差别,则该个别模式可能会被剔除。6月29日,欧洲、日本和英国模式的预测路径较为一致,而且均预测暹芭的最高强度为热带风暴级别(见表一)。值得一提,个别模式在强度预测较好,其路径预测不一定同样较好,所以利用集成预报较能减少个别模式带来的误差。

    大气环境条件方面,当时南海西部的垂直风切变较大(图一),若果暹芭采取较偏西路径,垂直风切变或不利其进一步发展。因此,根据集成预报的原则和南海的大气环境条件,天文台在6月29日预测暹芭可能发展为热带风暴,与欧洲、日本和英国模式相若。

    随著收到更多有用的气象观测数据,例如卫星云图(如图二)、天气雷达数据、下投式探空仪数据、气象站和船舶观测数据等,虽然欧洲、日本和英国模式主要仍预测暹芭最高强度为热带风暴至强烈热带风暴级别,但经综合分析各类观测数据后,天文台逐步修订预测暹芭的最高强度可达台风级别(见表一的第二、三列),最后暹芭亦在7月2日增强为台风。

    其实相对于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在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的预测难度一般较高,因为由其生成至影响香港的时间更短,观测时间更少。因此如果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测与实况有偏差时,便可能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对预测有较大的修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天文台每次都会事后再整合及分析天气数据,暹芭的最高强度仍有待最终分析。

    欧洲模式 日本模式 英国模式 美国模式# 天文台
    6月29日 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 强烈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
    6月30日 热带风暴 强烈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 强台风 强烈热带风暴
    7月1日 热带风暴 台风 热带风暴 台风 台风
    表一 天文台及主要全球天气模式在6月29日、6月30日、7月1日,预测暹芭可能发展成的最高热带气旋级别。
    #美国模式与其他模式预报的路径出现明显差别,而强度预测亦较飘忽,因此参考价值相对较低。

    图一 6月29日,南海的垂直风切变分布(图片来源:CIMSS)。

    图二 6月30日,热带气旋暹芭中心附近的对流明显增强,外围螺旋雨带亦逐渐形成。

    当值预报员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