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引致天文台需要发出十号飓风信号的台风

十号飓风信号,俗称十号风球,是最高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发出的次数不多。

十号风球的发出,表示香港的风力已经达到或将会达到飓风程度(即持续风速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飓风的范围,主要是在绕着风眼附近的环形地带,因此发出十号飓风信号是需要一股台风或以上级数的热带气旋,在香港近距离(大约100公里)内掠过,也就是一般所谓「正面吹袭」香港。 2012年的韦森特于天文台西南约100公里掠过,是自1946年以来导致天文台发出10号飓风信号距离香港最远的热带气旋。

考虑到香港在亚洲东部的漫长海岸线上只是一个极其渺小的目标,难怪纵使平均每年有15股台风 (1961-2010年平均) 在中国南海和北太平洋西部形成,香港自第二次大战至今,却只受到14股台风的正面吹袭。换句话说:每72个台风才有一个会引致香港发出十号飓风信号。

六十年代初期,香港曾经多次发出十号飓风信号。1960至1964年间平均每年一次,其中以1964年最特别,竟然一年内两次。在这段忙碌的日子过后,十号风球的出现频率减少至每三或四年一次。八十年代至今较为平静,只有三次,分别为1983年、1999年及2012年。

自1946年以来引致天文台需要发出十号飓风信号的台风当中,只有1961年的爱丽斯(Alice)及1968年的雪丽(Shirley)的风眼直接穿过香港天文台。若论十号风球生效的时间,1999年约克(York)则创下了最长的纪录–11小时。温黛可算是最凶猛的台风。当温黛的风眼经过香港时,气压急跌,在1962年9月1日创下了历来的最低纪录953.2百帕斯卡。 在温黛袭港期间,维多利亚港的每小时平均风速达133公里,最高阵风纪录是每小时259公里,而大老山的阵风更高达每小时284公里,这都是历来的纪录。

温黛最接近香港时,刚巧是潮涨时间,引致低漥地区严重水浸。吐露港的潮水高度竟达海图基准面以上5.4米,而正常的涨潮只有2.2米。因此,风暴潮带来重大损失,尤其在沙田和大埔区,灾情特别严重。

引致天文台需要发出十号飓风信号的台风路径  
   
各台风的详述
   
气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