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雷达图像廊




欢迎来到天文台的雷达图像廊。

自1959年开始,天文台已利用风暴探测天气雷达作监测天气及预报,期间亦应用了好几代天气雷达,各款雷达在不同年代都捕捉了市民及天气预报员均有兴趣的天气现象。如有兴趣了解香港天气雷达的历史及其运作原理,请到以下网址参观:

香港天气雷达观测

香港天气雷达观测五十周年纪念特刊

图像廊搜罗了在恶劣天气下所拍摄到的雷达图像,如热带气旋、暴雨、雹暴及雷暴。此外,一些在特别的大气状态下或由于雷达本身的运作特性所引致的「假」降雨现象,都会包括在图像廊内,让读者在诠释雷达图像时多加留意。

除了提供气象雷达的资讯外,我们还希望透过本图像廊提高市民在防灾方面的意识。

图像廊
风暴及降水 拍摄日期 简述
黄昏雷暴 2003年8月31日 即使距离很远的热带气旋有时也能为香港带来雷暴。
飑锋 2003年8月4日 倾盆大雨能带来强烈的阵风, 其最前缘被称为飑锋。
局部地区骤雨 2003年7月1日 在雷达图像上,局部地区骤雨显现为个别的小点。
冬季下的雨 2003年1月6日 在冬季,雨一般是由冷暖气团相遇所引起。
冬季的雷暴 2002年12月19日 冷锋在秋冬季也可带来雷暴。
龙卷风 2002年5月20日 位于大榄涌的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在2002年5月捕捉到一个龙卷风。 这是该雷达自1998年投入运作以来首次探测到龙卷风。
飑线 2001年5月9日 飑线中的狂风雷暴。
雹暴 2001年4月9日 香港平均每一至两年出现一次冰雹,而一般会在春季发生。
暴雨 2000年8月24日 热带气旋在没有正面吹袭的情况下,有时也能带来大雨。


热带气旋 拍摄日期 简述
台风杜鹃 2003年9月2日 拥有双重眼壁的台风。
强烈热带风暴黑格比 2002年9月11日 黑格比具有不对称的雨带分布。
台风玉兔 2001年7月25日 玉兔的螺旋雨带是热带气旋的典型特征。


「假」降雨现象 拍摄日期 简述
海杂波 2003年7月24日 海杂波是一类「假」的回波,是由海面的大浪反射雷达微波而引致。
二次传输回波 2003年6月19日 遥远的雨区有时能在雷达图上显现成二次传输回波。
异常传播 2003年5月31日 在某些天气状况下,雷达会显示一些使人误以为是降雨的回波。 因此,大家在诠释雷达图像时务请小心。
太阳光 2003年5月21日 雷达接收并显示太阳发射出的微波,这在日出及日落时尤为显著。


历史照片 拍摄日期 简述
台风约克 1999年9月16日 约克的立体雷达图像有助理解雨及风暴的结构。
大帽山风暴探测天气雷达 1999年 天文台在全港最高的大帽山设置了一台更先进的多普勒雷达。
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 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专门探测微下击暴流和风切变。这些天气都能影响在香港国际机场升降的飞机的安全。
大老山天气雷达 1994年 天文台的第一台多普勒雷达。
台风爱伦 1983年 在1983年,天文台安装了一台电脑化的雷达,及时捕捉到台风爱伦袭港时的雷达图像。
数码雷达 1983年 天文台首台电脑化雷达
1970年代拥有双重眼壁的台风 - 台风爱茜及台风荷贝 1975及1979年 天文台雷达在70年代所捕捉到拥有双重眼壁的台风。
台风露丝 1971年 台风露丝是在70年代影响本港的另一个非常猛烈的台风。
Plessey 43S雷达 1966 天文台的第二台风暴探测天气雷达。
Plessey 43S雷达 天文台职员在Plessey 43S雷达的屏幕前工作。
台风温黛 1962年 台风温黛令约72000人无家可归。
Decca 41 雷达 1959年 天文台的第一台风暴探测天气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