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2025年1月7日西藏7.1級大地震

    2025年1月7日

    陳玉葆 王卓瑤

    根據香港天文台分析,在2025年1月7日上午9時05分,西藏發生了一次7.1級大地震。震中位於日喀則之西南偏西約160公里,即香港之西北偏西2,770公里,震源深度約10公里。天文台在地震發生後約12分鐘透過多個渠道向市民發放強地震報告,包括天文台網站、「我的天文台」手機應用程式、社交媒體專頁,以及政府新聞發布系統發布。天文台的地震台站亦有錄得此次地震(圖1)。由於震源距離香港較遠,本地沒有震感。

    據了解,這次淺層地震在當地造成超過一百人死亡及百多人受傷,近三千房屋倒塌。地震發生於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印度-澳洲板塊的一部分)交界附近的南北走向正斷層(圖2及3)。主震後發生了至少數十次餘震,而大部分餘震在3級以下。

    大地震一般於板塊邊緣更頻常發生(圖4),而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之間的大陸碰撞形成了青藏高原邊緣及內部複雜的斷裂系統,令其地震活動活躍(圖5)。自1908年以來,是次震中500公里內發生的最大地震為1934年1月15日的尼泊爾8.0級地震 (圖6),但在震中的100公里內,這次地震則是有儀器紀錄以來最大的地震。地震發生的頻率隨着震級減少,平均每年全球發生7級或以上的地震約接近二十次(圖7),而對上一次為2024年12月17日瓦努阿圖群島的7.4級地震。

    香港寶珊地震站的寬頻地震站(距離西藏7.1級地震震中東南偏東約2,770公里)所探測到的地震波形顯示P波於協調世界時2025年1月7日01時10分44秒到達地震儀
    圖1 香港寶珊地震站的寬頻地震站(距離西藏7.1級地震震中東南偏東約2,770公里)所探測到的地震波形顯示P波於協調世界時2025年1月7日01時10分44秒到達地震儀,即地震發生後約5分鐘26秒。(香港時間 = 協調世界時 + 8小時)
    全球構造板塊分佈圖,其中橙色箭頭標示了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的相對運動方向,黃色星標示了2025年1月西藏地震的震中
    圖2 全球構造板塊分佈圖,其中橙色箭頭標示了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的相對運動方向,黃色星標示了2025年1月西藏地震的震中(底圖修改自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 [1])
    天文台分析西藏7.1級地震的震源機制(右上「沙灘球」)及相應的斷層運動
    圖3 天文台分析西藏7.1級地震的震源機制(右上「沙灘球」)及相應的斷層運動(修改自美國地質勘探局 (USGS) [2])
    全球自1811以來7級或以上的地震分佈圖
    圖4 全球自1811以來7級或以上的地震分佈圖 [3]
    青藏高原的地質構造
    圖5  青藏高原的地質構造,包括主要的斷層系統(紅色線)[4]、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邊界(黑色線)和此次西藏7.1級地震的震中(黃色星)
    2025年1月西藏7.1級地震震中的500公里內自1908年以來6級或以上的地震分佈圖
    圖6 2025年1月西藏7.1級地震震中的500公里內自1908年以來6級或以上的地震分佈圖 [3]
    地震震級及其釋放的能量、與其他自然和人為事件的比較,以及在全球發生不同震級的地震的年平均數量
    圖7 地震震級及其釋放的能量、與其他自然和人為事件的比較,以及在全球發生不同震級的地震的年平均數量(修改自EarthScope [5])[6]

    參考資料:
    [1]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 Evidence of Plate Motions
    [2]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USGS Geological Survey: What is a fault and what are the different types?
    [3]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 Earthquake Catalog
    [4]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 地震活動斷層探勘資料中心
    [5]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EarthScope: How Often Do Earthquake Occur?
    [6] 天文台:如何解讀地震參數?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