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


天氣
氣象學基礎
雷暴與閃電
-
強雷暴
-
天打雷劈
-
無雷公咁遠…到底有幾遠?
-
雷擊 — 天降異象
-
雲間傳奇(一)電母雷神
-
雲間傳奇(二)山雨欲來…
-
雷擊 — 趨吉避凶
-
防雷1.0
-
雷 Sir 講是唔講非 – 行雷閃電篇
- 雷暴
- 閃電的物理
- 雷暴警告下可以繼續戶外活動嗎?
- 霹靂金剛罩
- 為什麼打雷時有不同的聲音效果?
- 為什麼閃電形狀既彎曲又開叉?
- 為什麼總是先閃電後打雷?
- 為什麼我們聽不到遠方閃電的雷聲?
- 甚麼是旱天雷?
- 甚麼是雲間閃電?
- 我們如何探測閃電?
- 觀天防雷:教你趨吉避兇
- 我們如何計算閃電發生的位置?
- 勿做避雷針
- 閃電是否只擊向高的物件?
- 雷暴引起的微下擊暴流
- 追蹤雷暴、預測閃電---『機場雷暴和閃電預警系統』
- 雷暴及狂風
- 颮線與石湖風—2005年5月9日狂風大揭秘
- 「西北石湖風」與「東北石湖風」
天氣現象
雨
冷熱天氣
天氣警告
季候風
能見度
雲
-
觀天賞雲 : 高雲族
-
觀天賞雲 : 中雲族
-
觀天賞雲 : 層積雲 vs 高積雲
-
觀天賞雲 : 低雲篇 - 積雨雲
-
觀天賞雲 : 低雲篇 - 層積雲
-
觀天賞雲 : 低雲篇 - 積雲
-
觀天賞雲 : 低雲篇 - 層雲
-
雲海.逆溫層
-
雲霧逆溫層
-
別有洞天
-
積雨雲
-
飛碟雲 - UFO 出沒注意???
-
飛機雲
-
賞雲曲(一)
-
賞雲曲(二)
-
攝雲海
-
穿梭雲霧間
-
國際雲圖
-
愛‧雲圖
- 3D觀雲心法
- 熱視眼觀天
- 雲的分類與命名﹙1﹚
- 雲的分類與命名﹙2﹚-高雲的形態與特色
- 雲的分類與命名﹙3﹚-中雲的形態與特色
- 「香港常見的雲」系列–鬱悶天氣的「層雲」
- 卷雲
- 雲街與渦旋雲列
- 波狀層積雲
- 天上的小把戲–積雲
- 夏季的層積雲
- 濃積雲
- 山帽雲
- 九龍上空的「飛碟雲」
- 雨幡洞(雲洞)
- 弧狀雲
- 糙面雲現香江
- 幞狀雲
- 虹彩雲
- 環地平弧
- 地形引致的波狀雲
- 彷如瀑布的地形雲
風與氣壓
陽光及紫外光
天氣預報
氣象與生活
-
我的天氣觀察
-
個人版天氣網站
-
2016-2020十大矚目天氣及氣候事件
-
天文台漫遊
-
疫情影響天氣預測?
-
氣象冷知識 你哋識唔識?
-
「我的天文台」十週年
-
「我的天文台」應用分享篇
-
天氣與健康 ─ 春回大地篇
-
天氣與健康 ─ 炎夏篇
-
天氣與健康 ─ 冬日篇
-
風雨無澗
-
戶外活動天氣錦囊
-
遠足安全提提你
-
當世界冠軍遇上科學主任
-
建民與雄德 ─ 行山有咩你要知?
-
雷 Sir 講是唔講非 ─ 山系篇
-
雷 Sir 講是唔講非 - 行山交叉點
-
雷 Sir 講是唔講非 ─ 長跑篇2020
-
雷 Sir 講是唔講非 ─ 長跑長有篇
-
雷 Sir 講是唔講非 ─ 一帆風順篇
-
雷 Sir 講是唔講非 ─ 乘風破浪篇
-
雷 Sir 講是唔講非 ─ 划艇篇
-
雷 Sir 講是唔講非 ─ 鐵血車神篇
-
雷 Sir 講是唔講非 ─ 跑步機(上篇)
-
雷 Sir 講是唔講非 ─ 跑步機(下篇)
-
雷 Sir 講是唔講非 ─ 東南西北篇
-
雷 Sir 講是唔講非 ─ 打波會否下雨篇
-
擇個好日子
-
咩係回南天?點解冷氣機抽濕無咁好?
-
買樓要買向南樓?
-
漁民教你睇天氣
-
香港好地方!
-
煙花與煙
-
一日你用幾桶水?
-
天然指南針
-
綠海龜與蟋蟀
-
土撥鼠日
-
植物的適者生存
-
冬暖花開
-
年花盛放
-
菇菇可以求雨?
-
颱風連環船
-
「飛」人生活 ─ 飛行醫生篇
-
「飛」人生活 ─ 訓練篇
-
神秘國度之橫瀾
-
世界氣象日
-
氣象無國界
-
氣象無國界─阿拉木圖篇
-
電視天氣服務三十年
-
天文台全民歷史研習班
-
天文台全民歷史研習班(二)
-
天文台的朋友
-
天氣隨筆的煉成
-
睇天做人
- 細聽《雨》的交響曲
- 天氣和無人機飛行
- 遠足好幫手 – 「我的天文台」
- 氣象人員 x 藝術家
- 漫談世界氣象組織
- 獲取天氣情報途徑多,你又知道有幾多?
- 天氣風水
- 天氣與白紋伊蚊的生長
- 天氣與流感
- 為何飛機餐味道總是淡淡的?
氣象諺語
數據與科技
-
2021年天氣回顧
-
2020年天氣回顧
-
智慧氣象
-
「九天」玄機
-
先知黃紅黑
-
氣象前「占」
-
啟德之水天上來
-
觀天治水
-
圖像轉3D,天氣明多啲
-
人影
-
破舊立新
-
無線電探空70年
-
志願觀測船舶計劃70年
-
風切變預警服務40年
-
氣象世界之最
-
2019年天氣回顧
-
年末小劇場 ─ 2018香港天氣大事回顧
-
年末小劇場 ─ 2017天氣回顧
-
2016天氣回顧
-
多雨極寒的一月(2016)
-
2015天氣回顧
-
2014天氣回顧
- 聊天機械人「度天隊長」是如何煉成的?
- 「度天隊長」聊天機械人的深度學習之旅
- 使用天文台應用程式應對極端情況
- 遠足天氣資訊服務是如何煉成的?
- 3D動畫技術在氣象觀測之應用
- 機器學習與臨近預報
- 人工智能與氣象相關服務
- 探索雲端技術於天氣服務的應用
- 從大數據探索天氣對社會的影響
- 天氣服務與資訊科技保安
- 智能氣象監察助理
- 氣象數據庫的特質
- 淺談氣象數據編碼
- 處理及保存天氣觀測數據


颱風
分類﹑命名與特性
強度
路徑追蹤
預測
天氣影響
-
熱帶氣旋 – 本地災害篇
-
惡劣天氣的共同影響
-
惡劣天氣的共同影響 (2)
-
點解唔用核彈炸散颱風?
-
熱帶氣旋越近,威脅一定越大?
-
簡易防風法
-
颱風來襲,您準備好未?
-
環流之下
-
颱風核心的外圍
-
風暴潮來臨,任何人都要小心!
-
颱風災害:風暴潮(2018)
-
颱風災害:風暴潮
-
風暴潮
-
熱帶氣旋災害之風暴潮
-
颱風大害:強風‧暴雨‧巨浪
-
湧浪
-
東登‧西登
-
往東登?往西登?
-
武氏劇場之「阿風正傳」
-
熱帶邂逅
-
颱風連環船
-
「飛」人生活 ─ 風球篇
- 多加提防惡劣天氣的共同影響
- 為何打風爆窗碎片散在室外?
- 在熱帶氣旋影響下飛機還能在香港國際機場升降嗎?
- 熱帶氣旋對社會及經濟的影響
- 熱帶氣旋觸發的高溫與風暴潮
- 對風暴潮有更多了解
- 熱帶氣旋的強風對航空運作的影響
- 熱帶氣旋對香港能見度的影響
- 打風前的悶熱天氣
- 熱帶氣旋與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
- 熱帶氣旋:在東邊、在西邊?
- 遠方颱風帶來的湧浪
相關天氣警告
個案分析
-
香港颱風之最
-
山竹一年
-
山竹特輯(一):破紀錄風王
-
山竹特輯(二):解剖風王
-
山竹特輯(三):風暴潮(上)
-
山竹特輯(四):風暴潮(下)
-
山竹特輯(五):堅守雷達站
-
山竹特輯(六):風暴預告
-
天鴿特輯 – 天鴿「升格」?
-
天鴿特輯 – 風大=雨大?
-
天鴿特輯 – 都是風暴潮惹的禍
-
天鴿特輯 – 澳門災情百年一遇?
-
天鴿特輯 – 渠務工程可否力抗風暴潮?
-
約克:二十世紀最後一個十號風球
-
愛倫 - 八十年代之最
-
溫黛 - 戰後最嚴重風災
-
溫黛風災
-
回看溫黛 — 沙畫演繹
-
香港最惡劣風災
- 天文台最近推出「山竹風暴破壞互動地圖」網頁
- 強颱風韋森特
- 超強颱風妮妲的衛星雲圖
- 颱風鸚鵡登陸香港期間的變化
- 颱風黑格比帶來的風暴潮
- 多個熱帶氣旋同時出現
- 颱風杜鵑─雙重眼壁的颱風
相關連結


氣象儀器
天氣雷達
氣象衛星
自動氣象站


航空及海洋
航空
-
機師遇上『貓』
-
衝上雲霄的不穩定
-
天地圓方
-
點解由香港搭飛機去日本通常比回程快?
-
八號風球都可以起飛?
-
八號風球都飛得?(二)
-
點解飛機唔可以停喺空中,等地球自轉到目的地?
-
點解行李咁遲來?
-
起飛在石崗
-
飛天任務
-
「飛」人生活 ─ 火速行動篇
-
無紙看飛行天氣
-
風切變預警服務40年
- 機場跑道換新號 氣象服務度身做
- 航空氣象服務
- 氣象設備
- 航空氣象服務合作協調「危險天氣警告」
- 淺談國際民航組織氣象信息交換模型
- 航空天氣觀測及報告
- 側風和航空安全
- 山嶺潛行者--山地波
- 在香港國際機場由地形引起的風切變及湍流
- 空中路障-對流天氣對飛機的影響
- 飛機上的聖艾爾摩之火
- 強雷暴影響航空安全
- 夜間低空急流
- 熱帶氣旋的強風對航空運作的影響
- 晴空湍流
- 守護航空安全:香港附近的火山灰事件
- 沙塵天氣對航空安全的影響
- 能見度降低影響航班運作
- 短程激光雷達應用於風切變預警的好處
- 全球變暖對航空的影響
- 飛機的尾巴
- 機場跑道的磁性
- 機場跑道的磁性 (接續篇)
- 飛行運動天氣資訊
海洋


氣候
氣候學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氣候變化
-
新西蘭
-
氣候變化教材套
-
低碳生活你都得
-
溫室效應
-
變暖追兇
-
我們與巴黎協定的距離
-
全球抗暖化系列:永久凍土不永久
-
氣候變化‧我們明天
-
酷熱奧運的啟示
-
暖化係共識,仲有人未識?!
-
回應.氣候
-
暖化之後...
-
暖化,何價?
-
百年一度,當佢無到?!
-
香港無冬天?
-
年年有風雪,何來變暖?
-
未來報告
-
全球抗暖化系列 - 極端天氣
-
全球抗暖化系列 - 海平面加速上升
-
水位上升你要知
-
水位唔過膝頭唔駛驚?!
-
水浸眼眉!
-
氣候紀錄新時代
-
北極地區
-
北極熊的明天?
-
全球持續升溫,鼠輩何處容身?
-
偉大航道
-
氣候行動@大澳
-
究極火山探險:全球氣候變化之元兇?
-
氣候峰會COP21
- 野火燒不盡
- 珊瑚承受氣候變化帶來的雙重打擊
- 凍土融化會加速全球暖化嗎?
- 誰偷走我們的永久凍土
- 重現期:「N年一遇」?
- 極端天氣常態化?
- 地球會再進入冰河期嗎?
- 2009/2010的寒冬–全球變冷?
- 能用自然因素解釋20世紀的全球變暖嗎?
- 過去的冬季有多冷?
- 北極海冰創紀錄新低
- 受全球暖化影響,熱帶氣旋活動會有什麼變化?
- 西南季候風的爆發:霧季的終結及雨季的開始
- 季候風與氣候變化
- 南極洲西部的冰川融解已不能遏止?
- 米蘭科維奇循環
- 全球變暖1.5°C特別報告
- 「天文台網誌」 - 全球變暖下的「極地渦旋」
- 「天文台網誌」 - 2018年會否如1963年般乾旱呢?
本港氣候資料


輻射
電離輻射
核能發電
監測及評估
-
伽馬線報
-
E計劃
-
輻射監測網絡
-
輻射測量
-
輻射追蹤
-
魷魚的故事
-
大亞灣應變計劃 I
-
大亞灣應變計劃 II
- 核事故應急演練
- 空中輻射巡測
- 泊松分布與輻射測量
- 環境樣本輻射測量的探測下限
- 大氣穩定度對放射性物質擴散的影響
- 福島核事故的放射性物質擴散至香港的路徑分析
- 切爾諾貝爾核事故二十周年(第一篇)
- 切爾諾貝爾核事故二十周年(第二篇:事故後果)
- 切爾諾貝爾核事故二十周年(第三篇:輻射污染及事故啟示)
- 「切爾諾貝爾論壇」的主要發現和建議
- 宇宙輻射如何被發現? 香港天文台怎樣測量宇宙射線?
- 淺談伽馬輻射偵測器的運作原理
- 放射性物質的監測
- 「氚」的監測
- 環境輻射監測計劃
- 輻射污染監測系統
- 應急輻射監測及評價
- 大亞灣應變計劃
- 經濟和簡便的方法來量度輻射
- 核事故後果評估
輻射之影響
輻射防護


地球科學
基本
地磁
光學現象
地震
物理與生活


天文及授時
天文學
授時


太空天氣
太空天氣網頁
基本
太空天氣之影響
太空天氣事件
監測及警報


360漫遊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