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天文台於報章刊登的文章 Newspaper Articles by Hong Kong Observatory

天文台於報章刊登的文章 Newspaper Articles by Hong Kong Observatory


目錄

石屎森林形成熱島

黃永德

近年來市民大眾都十分注意天氣的變化,有人認為天氣變化是全球氣候變遷引起的。要驗證這兩者間的關係,恐怕還要更多的觀測數據及大量的模擬計算,才能得出較清晰的圖像。但城市化對天氣變化的影響,氣象學家近年已有較多的了解。

現代城市矗立了密密麻麻的建築物,而綠色空間大幅度縮小。由於建築物影響了輻射熱量的吸收與發放,市區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要小于市郊的反射率。其主要影響是夜間建築物外牆把日間吸收的熱能排出,減慢了夜間降溫的速度,結果是市區的平均最低氣溫比前高了。其次,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熱量亦對氣溫做成一定的影響。根據資料顯示,九十年代香港市區的平均最低氣溫比五十年代升高了大約一度,但在仍是郊外的橫瀾島則沒有這種情況,城市化的影響相當明確。在市區形成『熱島』是城市氣候的主要特點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空氣污染減弱了地面所獲得的太陽輻射量,因此市區的平均最高氣溫在過去數十年並沒有明顯的上升趨勢。總的來說市區的總平均氣溫只有輕微上升,但氣溫變化的幅度卻收窄了。市區與郊區不同的氣溫變化幅度在天晴及微風的日子尤為明顯。部份城市人如果太習慣氣溫變化小的天氣,也許會對特別熱或特別冷的天氣較難適應。

城市活動中所產生的各種污染物尤其是懸浮粒子對天氣頗有影響。懸浮粒子使能見度低的日子,特別是有煙霞的日子增多了。懸浮粒子成為了空氣中水汽的凝結核,在天氣不穩定的時候,大大促進了雨滴的生長速度。於是大雨發展速度加快了,而下大雨的機會亦大了。因為空氣中大部份水汽都附聚在凝結核上,雨後天氣又往往較為乾爽。此外,城市化使市區範圍內的蒸發量明顯降低。根據紀錄,在京士柏氣象站錄得的蒸發量從七十年代初的每年約1600毫米減少至最近每年約1200毫米,下降的幅度達四分之一。對市民生活較直接的影響可能是現在晾曬衣物要比三十年前花上更長的時間呢。城市化為天氣環境帶來不少變化。如果鄰近城市都急速膨脹使到城市間的綠色空間也大幅減少,所引起的天氣變化可能更大。也許城市間也需要互相協調,加強土地資源管理,才可紓緩城市化對天氣及環境的影響,讓市民大眾的生活質素可以繼續改善。

﹝文匯報 2000年8月2日﹞


※ 多謝文匯報之允許,轉載以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