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天文台於報章刊登的文章 Newspaper Articles by Hong Kong Observatory

天文台於報章刊登的文章 Newspaper Articles by Hong Kong Observatory


目錄

氣象預測 「作戰盲公竹」

陳鋈鋆

孫子兵法有云;「兵者,詭道也。」要打勝仗,就要攻其無備、出奇制勝。在古時的戰役中,出色將領往往在惡劣天氣下出兵,當敵人察覺時,已兵臨城下,噬臍莫及了。當然,要利用天氣,一定要能夠準確預測天氣。難怪孔明利用濃霧成功進行其草船借箭的行動後,沾沾自喜地說:「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是庸才也。」

雖然古今情況有別,在現代的戰役中,天氣和正確的天氣預測仍然舉足輕重。例如空軍一般會乘良好天氣快速飛襲,敵人明知亦無足夠時間作出有效的防禦措施。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採取這種策略。一九三九年九月,德軍閃電佔領波蘭,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那時,德軍氣象專家出席所有戰略戰術討論會議,戰術氣象圖和其他戰略形勢分析圖並列在作戰指揮室中,充分重視天氣預測在計劃作戰中的作用。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為了摧毀荷蘭和比利時的國防部署,德國軍團長期二十四小時待命、準備在天氣良好時立即展開閃電攻勢。當時,由於德國氣象專家多次準確預測即將來臨的惡劣天氣情況,原定在一九四零年一月中旬開始的總攻勢改期了十六次,直到同年五月始進行。結果德軍閃電佔領了荷蘭和比利時兩國。

勝利沖昏了頭腦,希特拉漸漸失去耐性,不按照天氣預測的結果去進行作戰。一九四零年整個夏季,英倫海峽天氣多雲,間中有雨,不適宜進行空戰,但是希特拉不等天氣好轉,在九月下令轟炸倫敦,揭開不列顛戰役的序幕。惡劣天氣使轟炸的效果打了折扣,另外,惡劣天氣亦有利於熟悉英國天氣及地理環境的皇家空軍,德國空軍因而佔不到任何優勢,希特拉想佔領英國的好夢成空。當然,一九四一年德國不顧寒冷天氣,悍然進攻蘇聯,更是一個毫不尊重天氣的決定,這個決定使德軍嘗到第一個敗仗的苦果。

反觀盟軍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比較重視天氣因素。以美軍為例,一九四一年,日軍炸掉美軍在珍珠港的大部份戰艦,美國除了積極重建艦隊,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發展新氣象儀器。一九四二年,應用高效率的軍用通訊系統,發展成電傳天氣圖。一九四三年,把偵察敵機前來空襲的防空雷達,發展成為監測暴雨及雷暴的氣象雷達。這些發明大大提高了盟軍預測天氣的準確性。此外,美軍亦非常重視培訓氣象人員。一九四一年,美國空軍有330名氣象人員,翌年已增至1170名。在短時間內能招募這麼多人員,其實靠與二十間著名大學簽訂合同,擴大氣象學系。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內,美國共培養了6200名氣象人員。

盟國在各方面的努力,終於帶來了戰況的轉捩點。一九四三年十一月,盟軍計劃組織一個巨型空襲行動,轟炸德國萊比鍚空軍工業區。要成功進行空襲,該區天氣起碼連續三天放晴,以便飛機採用目視法投擲炸彈。同時,在英國東部和意大利南部的盟軍機場的天氣不能惡劣至影響飛機升降。但是,在秋冬季節,中緯度的鋒面氣旋,往往每兩、三天一個接一個橫掃歐洲,並帶來密雲和雨。盟軍天氣預報中心終於在一九四四年二月十七日通知空軍天氣將由二月二十日開始轉晴,並將持續多天。空襲真的在二月二十日開始,出動了二千多架飛機,一連轟炸了六天。自此之後,德國再無能力補充戰爭中被擊落的飛機,一蹶不振。這個戰果,氣象工作者與有榮焉。

﹝文匯報 2000年8月23日﹞


※ 多謝文匯報之允許,轉載以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