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於報章刊登的文章 Newspaper Articles by Hong Kong Observatory
人人受壓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原來大家的身體時刻都承受著每平方米約十公噸的大氣壓力,這相等於一條約十公尺高的水柱壓在大家身體上。可能有人不相信。如果有十公噸的壓力,我們肯定被壓扁!其實我們體內亦存有一股壓力,跟與外面的大氣壓力達致平衡,所以大家通常都感受不到,察覺不到。 大家有沒有試過乘升降機登上數十層高的大廈時,耳內會感覺到一些壓力。在升降機上升時,外面的大氣壓力減少,而我們耳內的壓力,因未能及時跟外面下降中的大氣壓力達致平衡,耳膜便向外壓。相反,如果大家從高處乘升降機往下時,耳膜或會向內壓。這時,大家只要吞嚥一下,或講些說話,便可促使耳內的氣壓更快地和大氣壓力達致平衡,耳內的不適很快便消失。其實飛機上的測高儀亦是利用這原理來計算出飛機的高度,以協助飛行人員在晚間或視野糢糊的天氣情況下,飛越地面的障礙物或高山。 一般海平面的氣壓,約為1000百帕斯卡,即每平方米的面積約有十公噸的壓力。距離海平面越高,空氣越稀薄,氣壓便越低。例如,在海拔高度約三仟呎的大帽山頂,氣壓約為海平面氣壓的百分之九十,我們吸入的氧氣量亦相等於在海平面的百分之九十,有部分人士可能感到少許不適。如果在海拔高度一萬呎,氣壓只有百分之七十,在一萬八仟呎,氣壓更只有海平面的一半,相信在這高度大部分人都可能會出現高山症的效應。 或許大家會問,飛機飛得那麼高,氣壓應該是很低的,為什麼我們乘坐飛機時,感受不到高山症效應呢?理由很簡單,機艙是密封的。高空的氣壓確是很低,一般噴射客機的飛行高度是約三至四萬呎,氣壓只有海平面的四分一。由於機艙是密封的,機艙內的氣壓其實已調整至跟地面氣壓差不多。就算飛機升升降降,機艙內的氣壓也不會有很明顯的變化。除了氣壓有差別外,在三萬多呎的高空,氣溫會低至攝氏零下五十五度左右,和香港地面的氣溫有很大差別,但大家在機艙內感到的氣溫亦已調整至一般的室溫。如果沒有這些調節氣壓和氣溫的設備,大家乘坐飛機時,可能要和數十年前的飛行人員一樣,穿上用電發熱的衣服取暖,又要靠額外的氧氣協助呼吸。 現在的摩天大廈建得愈來愈高,調節氣溫的系統已是基本設備,不知將來何時才會發展到有像機艙內的調節氣壓系統呢? ﹝文匯報 2000年10月18日﹞ |
※ 多謝文匯報之允許,轉載以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