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於報章刊登的文章 Newspaper Articles by Hong Kong Observatory
氣象有助開拓自然資源
近幾年電訊科技及互聯網的急速發展,改變了人類的通訊模式及生活習慣。從手提電話、電子郵件、網上會議以至ICQ等,使不少人對新科技趨之若鶩,對未來科技世界及新經濟更是充滿憧憬。 進入公元2000年,有關科技網絡的股票可說是經歷了驚濤駭浪,而石油價格暴漲更令各項股票指數大幅波動。千禧年出現的這些變化,正好提醒人們縱使科技一日千里,影響人類生存的基本問題如能源供應等始終未有解決的辦法。由於地球的石油存量逐漸減少,這些問題將越趨逼切。 石化燃料除了存量有限外,燃燒這類燃料時所產生的塵粒及氣體亦做成空氣污染,影響人類以至大自然的健康。早在70年代的石油危機時,科學家已經提出人類必須盡快發展更可靠及環保的能源,以取代儲存量日減又嚴重影響環境的石化燃料。後來由於政治及經濟原因油價給穩定下來,尋找可持續能源這個根本問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核能的生產雖然較燃燒石化燃料少釋放污染物,鈾原料的供應亦未見短缺,但由於核廢料的處理方法頗具爭議,流行了一段時間的核能仍難以被廣泛接受為長久的替代能源。 對大自然來說,理想的能源應該是不影響環境生態的再生能源,如風能及太陽能等。其實,只要土地資源許可及掌握充足的氣象數據,風能或太陽能的推廣使用並非不可能。世界氣象組織在有關2000至2009年發展的第五個十年計劃中指出,氣象資料在新世紀對風能及太陽能的發展和使用起重要作用。 食水供應是能源以外影響人類生存的另一基本問題。據聯合國的數字顯示,現時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口缺乏安全的食水供應。由於城市化及工業化令水源減少及受到污染,新世紀的食水供應將更為緊張,尤其在亞洲及非洲地區。因此,人類有基本需要加強食水計劃及管理。利用現代氣象及水文資料,可協助開拓及發展水源,以改善食水供應情況。 能源、食水及空氣是人類生活的基本需要。城鄉的現代化或者地區的開發計劃,應該與自然資源的實際情況相配合,才能保護環境,以保障滿足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氣象資料將對再生能源以至開拓水源的規劃及發展作出貢獻,讓人類的未來世界達到可持續發展的境界。 ﹝文匯報 2000年11月15日﹞ |
※ 多謝文匯報之允許,轉載以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