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期 飛 行 氣 象
「飛行運動天氣」網頁 天文台的另一新猷 天文台最近為愛好飛行運動的人士製作了一個新網頁,提供專為滑翔飛行用途的天氣指數。
本地飛行運動團體歡迎這個新猷 一個遙控滑翔飛行組織說 :「我們很高興香港天文台能為愛好滑翔飛行的團體提供有關的天氣資訊。」
http://www.weather.gov.hk/tc/aviat/soaring/index_new_en.shtml ![]() 圖 1: 本地的飛行愛好者在天際翱翔 ![]() 圖 2: 新推出的「飛行運動天氣」網頁 天文台再次獲國際認同繼早前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劉心怡女士獲邀加入世界氣象組織航空氣象委員會管理層後,
高級科學主任岑智明先生今年七月在曼谷舉行的一個國際民用航空組織 (ICAO) 會議上獲選為副主席。該國際會議有來自二十
個國家七十九位代表出席,旨在討論航空通訊、導航、監察及航空氣象在亞太區的計劃和實施情況,每年舉辦一次。 ![]() 圖 3: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岑智明 這是天文台同事首次主持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的會議。自二零零一年以來,岑先生已是該會議附屬的
一個技術工作小組主席。岑智明表示:「獲選為副主席,我感到十分榮幸。得到國際民航組織的認同,實在建基於一班同事過去數年
來不懈的努力。我希望可以把握這個機會,推動區內航空氣象進一步的發展。」 ![]()
享譽國際香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先生當選世界氣象組織第二區域協會副主席,任期至二零零四年年底在香港舉
行協會會議為止。此職位原由前台長林鴻鋆博士擔任。 ![]() 圖 5 接觸客戶
|
圖 9: | 天文台的李本瀅(左二)、陳積祥(左一)和鄭楚明(右一)與天氣雷達及衛星圖像基礎講座的參加者在二零零三年八月 為雷達圖像網頁舉行啟用儀式。小圖為二零零三年七月二十四日早上的雷達圖像,顯示颱風伊布都的中心正在香港西南約250公里 |
機場天氣觀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龍卷
除了雷電之外,可能沒有一種天氣現象會像目睹龍卷風或水龍卷那樣令人恐慌。龍卷風或水龍卷是 一股瘦長及旋轉中的漏斗雲,迂迴地廷伸至陸地上或海面上。在二零零三年七月一個月內,本港四次有人目睹水龍卷,打破了歷年紀錄。 其中在兩次不同時間,機場氣象所的氣象觀察員分別看到機場以西及以北的海上出現水龍卷。下面的照片是氣象觀察員在七月三十一日拍攝, 可見在香港飛機工程公司的建築物後面有一股水龍卷,它的左邊則有漏斗雲。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waterspout_0731_fig1.jpg)
圖 10
在大嶼山上的莢狀雲
相片顯示大嶼山的山頂正蓋著一層波狀雲(也稱為莢狀雲,因其形狀如豆莢) 照片是在二零零三年 八月十二日下午二時二十分左右拍攝,地點在香港國際機場朝著 東南偏東的方向,用度菲林、快門為1/160秒和光圈F8.0。 當時吹輕微至和緩南風,約一小時前曾下過驟雨。
當氣流攀山時,空氣內的水分會凝結成雲。莢狀雲是印証氣流在經過山時或在山背地方出現波浪似的運動 。在清涼季節,空氣比較穩定,莢狀雲較為常見,在夏天出現的機會不大。是次案例相信是由於在山頂存在一微弱穩定氣層 (氣象術語是逆溫層), 促進了雲層的形成。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Cloud_Lenticular.jpg)
圖 11
在彩虹上
二零零三年七月二十六日早上,一道美麗的雙彩虹在機場上空出現。它是怎樣形成的呢? 當陽光從觀察者背後照射雨點,經過折射及反射,形成彩虹。有時陽光被雨點反射兩次,在主虹外會產生副虹。由於光線經過兩次反射, 副虹的顏色次序亦倒轉了,外圍是紫色,裏面則是紅色。同時,主虹的外圍較主虹中心部分明顯地暗淡。
圖 12: 二零零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在赤鱲角上空出現的雙彩虹
(照片由周勝達先生提供)
重要天氣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激光雷達觀察到在颮鋒上的風切變
二零零三年八月四日傍晚,一道颮鋒橫過香港國際機場,一架陸航機報告遇上了時速40海里 (每小時七十五公里)的風切變。但在機場地面的測風儀只錄得時速20至25海里 每小時三十八至四十七公里的風切變。為甚麼有這樣的差別 呢?
在尋找原因之前,讓我門先瞭解一下颮鋒是甚麼和當日的天氣情況。
通常較冷的空氣會自雷暴先向下後向外擴散,其前端形成了颮鋒。當航機飛行橫過颮鋒時,就有可能遇到 逆風增強,因而令飛機抬升,遂導致風切變 (圖 13)。
當天接近下午八時一道颮鋒從東面橫越機場,抵達西面的水域,帶來了強烈東北風。這東北風與當時的 背景西南氣流相遇而引至逆風增強,從機場地面測風儀估計其變化僅為每小時 20至25海里(圖 14)。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gustfront.gif)
圖 13: 颮鋒的示意圖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AMOS.jpg)
圖 14: 二零零三年八月四日晚上七時五十七分機場附近的地面風情況
航空預報員現時利用激光雷達的數據作為發出風切變預警的指引。在以上的個案中,預報員就能在第 一班航機報告遇到風切變前二十分鐘發出了預警。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figure2-lidar-A3.png)
圖 15: 二零零三年八月四日晚上八時零三分的激光雷達掃描顯示圖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Picture4.png)
圖 16: 激光雷達數據所估計飛機航道上明體 (圖 10, A 至 B 點) 的逆風數
颱風杜鵑 - 雙重眼壁的颱風
二零零三年九月二日,颱風杜鵑在橫過南海北部時,曾出現雙重眼壁結構。
眼壁是最接近颱風中心的環型強對流雨帶,該區的風力強,雨勢亦大。 通常大部份颱風只有一個眼壁, 但一些成熟而強烈的颱風亦會出現雙重眼壁結構。在西北太平洋,雙重眼壁結構並不少見。二零零三年的颱風鯨魚、 二零零零年 的颱風鴻雁及颱風啟德、一九九七年的颱風芸妮、一九八七年的颱風戴娜、 一九七九年的颱風荷貝及一九七五年的颱風愛茜均曾出現此現象。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dujuan_radar.gif)
圖 17: 二零零三年九月二日下午一時零五分的雷達回波圖像,顯示颱風杜鵑的雙重眼壁
激光雷達低層掃描捕捉接近地面的風切變
在以上的一篇文章我們介紹了激光雷達對監測機場上空風場非常有效,若天氣現象在接近地面出現, 情況會什樣呢?
一個由低空氣流引發的近地面風切變案例,正好發生在二零零三年八月十七日下午的早段時間。
當日下午二時左右,測風儀資料顯示在機場西面有一條輻合線形成(簡單來說,輻合線分隔風向相反的兩個 區域)(圖18),一架由西面降落北跑道的航機在 陸時遇到強度達時速15海里(每小時二十七公里)的風切變。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figure1-lidar-A3.png)
圖 18: 測風儀資料顯示在機場西面有一條輻合線形成
當時近乎無雨,正適合利用激光雷達監測機場上的風場。事實上激光雷達的低層掃描 (圖19,即零度仰角 的水平掃描) 亦清晰捕捉到這一條輻合線。如果我們將圖 中 AB 線作一垂直切面,便可清楚見到風力隨高度的轉變 (圖20),即較強烈但 淺薄的偏西氣流集中在地面附近,而在上空的風則較弱。由激光雷達數據推算來的結果,顯示航機下降機場時遇到時速約16海里(每小時三十 公里)的增強逆風(即風切變)。激光雷達能夠協助天文台的預報員於當日下午有充份時間預先發出了風切變預警。
機場預報員現已慣常地使用由激光雷達垂直和水平掃描所得到的風力數據。未來工作是利用激光雷達資料, 將風切變預警的步驟進一步自動化。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figure4-lidar-A3.png)
圖 19: 激光雷達的低層掃描清晰捕捉到這輻合線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figure3-lidar-A3.png)
圖 20: AB線垂直切面清楚見到風力隨高度的轉變
機場氣象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對風暴
二零零三年七月二十二日,菲律賓呂宋: 颱風伊布都橫過呂宋,造成人 22 死亡和數百人受傷。在香港國際機場 ,機場管理局召喚香港天文台與航空界用戶舉行緊急協調會議,確保所有人對這個移動迅速的風暴作好準備。從二零零一年開始,每當 8 號熱帶 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時,天文台便會為航空界用戶簡佈天氣。是次由於伊布都移動異常快速,天文台首次在還沒有發出 1 號戒備信號的情況下, 便作出了簡佈。
七月二十三日,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 : 伊布都繼續向廣東沿岸推進, 1 號戒備信號已在昨晚發出。 天文台在早上舉行了另一次簡佈會,並與航空界用戶保持緊密的聯繫,直至晚上。8 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在下午 10 時 40 分發出, 隨着伊布都開始在本港肆虐,機場管理局的機場緊急事故中心隨即全面運作。
七月二十四日, 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 雖然 8 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在早上 8 時 15 分已經取消, 伊布都為機場帶來的側風愈來愈大。天文台同事沉著應戰,繼續為航空界用戶提供最新天氣資料。直至中午,並出席機場管理局 合辦的新聞發佈會,講述航班因天氣影響延誤的情況。
伊布都是一股猛烈的颱風,但它並未對機場構成很大影響。從天氣的角度來說,有兩點值得注意:首先 ,伊布都經過本港後始帶來愈來愈大的側風,其實早已在掌握之中。更重要的是,雖然這次天氣預報已頗為準確,預測本身畢竟是一門 完全不肯定的科學,用戶須密切監察天氣。在這方面,天文台的「航空氣象資料發送系統」是一個方便易用的工具,它提供天文台和海外 氣象中心所發出的最新天氣資訊,包括熱帶氣旋消息。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Img_0018.jpg)
圖 21:二零零三年七月二十日,隨著伊布都迫近,劉心怡女士(中)在機場緊急事故中心 為航空界用戶簡報天氣
彩光環
照片是二零零三年九月十三日早上在從昆明往麗江的航機上拍攝。雲層上可見飛機的影子, 並有紅藍交替的色環圍繞。這種光學現象稱為彩光環,是陽光經雲層水點中反射而成 (物理術語是衍射)在高地上,例如在山頂, 背後的陽光有時會將人的影子投射在下面的低雲或霧上,並出現彩光環。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Glory.jpg)
圖 22
天文台獲得香港公益金獎
由香港公益金舉辦的「僱員樂助計劃」中,香港天文台榮獲了政府部門組別在二零零二至二零零三 年度的「最高個人平均捐款獎」的殊榮。足見天文台同事不單在專業氣象工作上作出努力,更為社會公益作出貢獻。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wow20.9.gif)
圖 23
停電? 不用怕!
二零零三年中,有數個大城市發生大停電,對社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如香港發生類似停電事故, 對香港天文台機場氣象所的電力供應會有甚麼影響呢?
機場氣象所位處的航空交通管制大樓及控制塔(以下稱作“大樓”)裝設有三台一千二百千瓦柴油發電機, 提供充裕的後備電源。若市電供應停頓,發電機會在十五秒內起動,提供百分百的後備電力給包括機場氣象所在內的大樓設施。
機電工程署工程服務經理(民航) 楊國輝先生指出:「我們會定期測試發電機,以確保其可靠性。 除此之外,大樓設有接駁流動發電機的裝置,我們和電力公司定期會進行演習, 以確保他們提供的流動發電機能在短時間內接駁 到大樓的配電系統。」楊國輝又說:「在大樓內,機場氣象所亦設有一套備用的配電系統,當主系統發生故障時,我們的員工能在 短時間內啟動備用系統,恢復電力供應。」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Dsc02120a.jpg)
圖 24:機電工程署工程服務經理楊國輝 (左二) 正和陳家強 (中) 進行演習, 啟動備用的配電系統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Dcp_1356.jpg)
圖 25: 機電工程署員工正進行演習,將流動發電機接駁到大樓的配電系統
會議及探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訪問廣州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劉心怡女士 (中) 於二零零三年七月中旬與中南空中交通管理局代表在廣州新 白雲國際機場的場地合照。當次訪問中,劉女士介紹了天文台的工作和分享一九九八年機場氣象所搬遷至赤鱲角的經驗。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Img_0202.jpg)
圖 26
天氣雷達及衛星圖像基礎講座
在互聯網上發放雷達圖像,天文台在二零零三年八月及九月舉辦了幾次基礎講座, 介紹天氣雷達及衛星的運作原理和圖像的詮釋。講座分別提供給普羅市民及政府部門,反應非常踴躍,共有一百多名市民及來自二十 七個不同部門一百六十多位同事參加。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Dscn0578.jpg)
圖 27 : 參加者正專心聆聽雷達運作的原理
國內雷達專家到訪
中國氣象局的一批雷達專家在二零零三年九月上旬訪問天文台,彼此分享了在天氣雷達保養及應用的經驗, 進一步加強技術上的合作。圖為該組專家與天文台人員在大帽山雷達站前合照。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cma_visit_tms1.jpg)
圖 28
聯合包裹服務公司到訪
聯合包裹服務公司於二零零三年九月三十曰訪問機場氣象所,深入認識天文台的風切變工作 及在機場提供的其他氣象服務。
圖 29 :從左至右
UPS’s Messrs Jack Wong,
James Mayer,
the Observatory’s C.M. Shun 岑智明
UPS’s Timothy Crook
天氣資料室
你是否想知道過去某一個特別日子的天氣,例如兒子的生日,女兒結婚的日子等?請登上以下網址:
http://www.weather.gov.hk/wxinfo/climat/specialday/html/select_e.shtml
只需在網頁上輸入當天的日子,有關的天氣即時在電腦熒光屏上出現。天氣資料內容包括日照時間、 雨量紀錄、當日最高及最低氣溫等。如果當日曾經發出過熱帶氣旋或暴雨警告信號,「天氣資料室」也一起顯示出來。 市民更可以 在網頁上寫上字句,製成心意卡。這「天氣資料室」收集了由1885年至2002年超過一百年的紀錄,期間的資料只有在1940 至1946數年 內因受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而中斷。
航空氣象小常識問答題
1. |
雷暴是與以下那一種雲有關呢? a. 卷雲 b. 層雲 c. 積雨雲 d. 高積雲 |
4. |
多普勒天氣雷達有甚麼用途? a. 偵察飛機移動的速度 b. 測量空氣中水點移動的速度,以計算風的資料 c. 監察太空船的軌跡 d. 測量附近有沒有雷電 |
2. | 雲冪儀有甚麼用途? a. 測量雲層降雨的機會 b. 分辨不同的雲種 c. 量度雲底的高度 d. 測量雲的成份 |
5. | 熱帶氣旋的風力要達到多少才可稱作颱風? a. 每小時62公里或以下 (每小時33海里或以下) b. 每小時63公里至87公里 (每小時34至47海里) c. 每小時88公里至117公里 (每小時47至63海) d. 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 (每小時64海里或以上) |
3. | 能見度低於多少米定義為霧? a. 7000米 b. 5000米 c. 3000米 d. 1000米 |
6. |
以下那一種不是「溫室氣體」? a. 氮氣 b. 臭氧 c. 二氧化碳 d. 水氣 |
人與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多藝熟
在二零零三年五月,我們的電子維修組自行裝嵌了一台氣流剖析儀,並安裝於長洲氣象站。 氣流剖析儀利用「多普勒效應」監察大氣低層的風場。它發射無線電波脈衝,並量度電波經大氣中的小渦旋反射後的頻率。 電波經反射後的頻率偏移,可測定小渦旋的移動,亦即代表風向和風速。利用這儀器,天文台可以不斷密切地監測機場附近 上空的風向和風速。
由於累積了在深水、沙螺灣和小蠔灣三台氣流剖析儀的經驗,是次裝嵌及安裝工作可說是駕輕就熟, 不須假手於人。我們首先把重量超過100公斤的儀器組件運送到梅窩碼頭,放在有吊臂的船上,再運往長洲, 這些組件隨即經兩部三 輪貨車運載往小山上的氣象站。第二天即安裝完畢,啟動後一切順利。測試結果顯示儀器的運作令人十分滿意,連日來工作的勞累亦 一掃而空。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101MLT14-PICT0032_PICT0032.jpg)
圖 30: 黃揚子(左)與同事陳星陶在長洲測試氣流剖析儀的天線
一個充實的暑假
我叫 Jeff, 香港大學二年級學生,主修電腦科學及資訊系統。今年暑假很幸運能夠在香港天文台實習。 我的工作是發展與航空氣象有關的電腦軟件。這是我第一次做有關自己學科的工作,也是首次在政府部門任職。我應用了Java 編算程式, 接收天文台氣流剖析儀和雲羃儀資料並加以處理, 另外以圖象方式顯示在監察器,使預報員可即時監測垂直風場和雲層高度的變化。
雖然只是短短六個星期,這份工作讓我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除了得到寶貴的工作經驗外, 還認識了一班同事和實習生,而氣象知識亦增加了我對科學的興趣。
圖 31: 翁少雄利用電腦為香港天文台處理不同的氣象資料
ISO 認證一週年
在天文台機場氣象所工作的職員一同慶祝二零零二年獲頒航空氣象服務 ISO 認證的一週年紀念。 香港天文台是世界第一個履行國際民航組織 (ICAO) 在二零零年推薦的有關準則,而獲得 ISO 證書的氣象服務單位。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ISO_2003a.jpg)
圖 32
新樓落成
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先生(左三)在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一日為天文台的大欖涌機場多普勒天氣雷達站 新附屬樓主持開幕儀式。助理台長(航空氣象服務)李本瀅博士(左四)亦於同一天調往新職,他的工作由衛翰戈先生(左二)接替。
![](../../../../tc/publica/wxonwings/wow020/images/tdwr_20031101_1.jpg)
圖 33
電話及傳真號碼
Telephone and Fax Numbers |
|
查詢飛行文件 Enquiry on flight documents |
(852) 2910 6922 |
機場氣象所主管 Officer-in-charge AMO |
(852) 2910 6300 (852) 2922 5805 |
機場氣象所當值預報員
Duty Forecaster AMO |
(852) 2910 6920 (852) 2922 5806 |
傳真 Fax
|
(852) 2910 0080 |
打電話問天氣 |
(852) 187 8200(廣東話) |
查詢資料電話系統 |
(852) 2926 1133 |
香港天文台網頁 Hong Kong Observatory Home Page |
|
航空天氣服務網頁 Web Page for Aviation Weather Services |
|
http://www.weather.gov.hk/aviation |
|
是期編輯
|
張錦洪
|
Editor this issue
|
K. H. Cheung |
香港天文台:香港九龍彌敦道134A 電郵 Email:mailbox@hko.gov.hk
Hong Kong Observatory:134A Nathan Road, Kowloon,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