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如何實施應急輻射監測?

萬一核電站發生核事故導致輻射外泄,輻射會經不同的照射途徑影響本港市民,這些照射途徑的重要性會按時間而改變。舉例而言,來自輻射煙羽的外照射雖為時短暫,但卻是最早及最直接的照射途徑。另一方面,放射性物質會在數小時或甚至數日後才會進入食物鏈。屆時,食入途徑又會顯得較為重要。因此,距離核事故發生的時間是實施不同階段應急輻射監測的其中一個決定因數。應急輻射監測主要分為早期、中期及後期三個階段。

早期應急輻射監測

早期應急輻射監測的首要目的是要確定香港有 沒有 受到輻射煙羽或放射性沉降物質的污染。萬一核電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質影響香港,應急輻射監測須迅速測量放射性物質在香港境內的濃度及分佈,以協助評價它對香港的影響及考慮須採取的防護措施。

因為需要及時提供有關輻射水平的資料,早期輻射監測會集中量度環境伽馬劑量率、伽馬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及總阿爾法及貝他活度濃度。為確保可以即時取得最新的監測數據及減少工作人員可能受到的輻射照射,大部分的監測會以遙感的方式進行。

早期的應急輻射監測包括:

中期及後期應急輻射監測

在核事故的中期及後期,應急輻射監測主要是集中監測食物及食水的輻射水平,目的是確保所有食物及食水適合公眾進食及飲用。香港大部份的食物都是由內地入口的,超過七成的食水是由廣東輸入。因此,食物及食水的監測工作會集中在邊境的管制站進行。在食物監測方面,監測的主要對象是從核電站五十公里範圍內輸入本港的食物。如食物來自核電站附近的農場或曾受輻射煙羽籠罩的地區,監測將更加嚴密。全港各區批發市場及零售市場所售買的食物及各水塘、濾水廠水源出入口、集水區及水龍頭的水質也會抽樣檢查。

以下是主要的監測系統:

這三個監測系統是利用高純度鍺探測器或碘化鈉探測器迅速監測食水及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如監測結果顯示樣本有受污染跡象,樣本會送往輻射實驗室作進一步分析。所有數據會傳送到香港天文台總部,以協助評價核事故後果及考慮須採取的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