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氣象服務
引言:
一八八四年天文台剛成立不久即以一套「圓柱形、球形和圓錐形」信號向港內船舶提供南海出現熱帶氣旋的警告。這是天文台在香港提供的最早期海洋氣象服務。至一九一五年,海洋天氣預報首次透過無線電報向船舶廣播。海港氣象服務的雛形在天文台早期歷史中已經存在。服務包括檢查和校準船上的時鐘。一八九二年更聘用了一名專責巡視港內船舶的人員。
隨著時代進展,香港已經成為舉世最繁忙的海港之一,每日有超過100艘遠洋輪船進入本港。這些輪船在任何天氣情況下都能安全運作對香港的繁榮有很大的作用。在本港海域之內渡輪及駁船來往頻繁,愈來愈多人喜歡駕駛帆船及參加其他水上運動。今日天文台為航行於公海上的國際船舶、沿岸海域的漁業和鑽油業、以及離岸的運輸與康樂活動提供海洋氣象服務。
海洋天氣預報與警告:
天文台的天氣預測總部每日發出兩次船舶天氣預報。預報內容包括烈風或以上風力的警告、重要氣象特徵的概述及在南海與北太平洋西部上十個海洋區域的天氣與海面狀況之24小時預報。圖一顯示這些預報區域。這些預報由海岸無線電台透過中頻航行專用電報,一套發佈航行資料的國際性廣播系統,向區內航行的船舶廣播。每天發出六次的華南海域天氣報告由本地電台廣播。報告內包括有對強風、霧及災害性天氣的警告和關於風、重要天氣及海面狀況的24小時預報和其後24小時展望。此項報告為華南沿岸七個捕魚區而發,各區範圍見圖二。一些沿岸和島嶼上氣象台站發出的最新天氣報告亦列入此項報告之內。
每逢星期六、日及其他公眾假期都會發出香港海域天氣報告,但在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期間,此項服務則會暫停。報告特別為駕駛帆船及小艇人士提供本港海域各區包括風的天氣資料。
天文台為滿足特別用戶要求而發出專用預報。例如應在華南離岸海域操作的鑽油台要求而特別發出長達七天的天氣及海面狀況預報。為了提供這些專門服務,天文台自一九八五年開始應用數值模式預報中國沿海及北太平洋西部的海浪情況。
當有熱帶氣旋集結在北緯10至30度及東經105至125度之間的時候,天文台即為船舶每隔3小時額外發出一次警報,詳細列明熱帶氣旋的位置與強度,並預報其移動途徑和所引起的風和海浪情況。警報亦透過中頻航行專用電報廣播。
此外,天文台透過國際海事衛星廣播,為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一帶船隻提供氣象預報和警告。這項服務是國際海事組織(IMO)的全球海上遇險和安全系統(GMDSS)的一部份。其中天文台負責發出南海及鄰近區域的天氣概況和預報,包括烈風或以上風力的警告。當有熱帶氣旋在赤道至北緯30度及東經100至125度範圍內出現時,天文台更額外每日四次發出有關報告,內容包括該熱帶氣旋的位置、強度、未來動向等詳細資料,以及風和海浪情況。
天文台應領航員與渡輪公司的要求提供專業意見,亦會經安排為船賽提供專用預報。天氣預測總部亦負責應救援協調中心要求為海面搜索及救援行動提供氣象資料。 如果香港海面出現洩漏燃油事件,天文台會應海事處要求為該處發出關於風、天氣情況、海面狀況、海浪高度、海面溫度、風暴潮及異常潮流的12小時預報。
志願觀測船舶及海港氣象服務:
船舶發出的天氣報告為分辨天氣系統提供不可缺少的資料,對制定海洋區域天氣預報和及時發出災害性天氣警告尤為重要。天文台參與世界氣象組織之下的志願觀測船舶規劃,於一九四九年開始建立一隊以本港為基地的志願天氣觀測船隊。目前仍然維持一隊為數約70艘航行於香港與世界各海港之間的商船隊伍。天文台供應氣象儀器給這些商船,而船上人員則定時將天氣報告拍發給鄰近的海岸無線電台或地面衛星站,再轉送至各氣象中心。天文台提供海港氣象服務給所有本港志願天氣觀測船舶。海港氣象主任在船舶留港期間會上船巡視,檢查氣象儀器並向船員提供氣象方面的意見和有關刊物。海港氣象主任亦負責與船公司保持緊密聯繫。
屬於其他國家的天氣觀測船舶在留港期間亦可接觸海港氣象主任,安排氣壓表的例行檢查及索取船舶報告天氣電碼的副本與各種天文台出版的刊物。
由一九八九年開始,天文台每年向船長發出問卷以搜集他們對天文台海洋氣象服務的意見。天文台亦由一九九三年開始出版通訊,回應上述問卷調查中提出的問題以及介紹天文台最新的海洋氣象服務。
海洋氣候摘要:
船舶觀測的資料對研究海洋區域的氣候十分寶貴。香港天文台是世界氣象組織指定全世界八個收集海洋氣象資料及編纂海洋氣候摘要中心的其中之一。香港的負責範圍是由赤道至北緯30度及由東經100度至120度的南海部份。
在世界氣象組織之海洋氣候摘要規劃安排下,天文台會檢定香港志願觀測船舶天氣觀測報告的質量,然後在英國和德國的全球資料收集中心協調下與各會員交換資料。自一九五五年至今,香港天文台總共收集了超過190萬份船舶天氣觀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