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和香港天文台簽訂「氣象科技長期合作安排」十周年
中國氣象局和香港天文台簽訂「氣象科技長期合作安排」十周年
﹝2006年10月27日﹞
中國氣象局和香港天文台氣象人員今日(十月二十七日)在香港天文台聯合舉行慶祝儀式,紀念北京-香港氣象電路圓滿運作三十載及中國氣象局和香港天文台簽訂「氣象科技長期合作安排」十周年。 中國氣象局和香港天文台的專家於一九七五年共同探討建立氣象專線,連接北京和香港雙方的電腦系統,十月十八日在北京簽署了有關會談紀要,十二月二十日電路投入服務。當年所建立的北京至香港氣象電路,是京港氣象資訊共享的一大突破。線路由兩段專用電路組成,其一是以傳輸速率75 BAUD(即每秒75個電碼)連接廣州與香港的專線,其二是連接北京與廣州傳輸速率50 BAUD的專線。開始時每天的傳輸量約為40萬個位元組。 到了九十年代,廣州、澳門及香港開始實時交換有關區域的惡劣天氣信息,包括熱帶氣旋和暴雨的警報等等。隨着氣象信息量的迅速增加,電路的傳輸速率亦不斷提升,香港天文台和內地專線分別在一九九○年和二○○一年兩次升速。現時該專線的傳輸速率是每秒6萬4千個位元,相當於一九七五年傳輸速率的八百倍,容許更多氣象信息的交流,包括由自動氣象站及風廓線儀錄得的數據、雷達及衛星影像等等,每天的傳輸量約為9000萬個位元組。 香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說:「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香港各種交通工具乘客仍需要向售票員買票,地下鐵路仍未貫通香港和九龍,香港天文台已經運用電腦和直接的線路跟北京作實時資料交換,科技上走在社會的前緣。現時有了數碼通訊網絡,更多世界各地的天氣資料在兩地之間實時交換,應用到天氣服務工作中,加強天氣預報的能力。」 香港天文台和中國氣象局於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八日簽署了一份有關長期科學和技術合作的備忘錄。合作範圍涉及多個領域,包括天氣預報、警報、氣象通訊、資料交換、研究及人員培訓等。它的實施進一步促進香港和內地氣象事業的共同發展,提高服務水平,發揮氣象服務的社會經濟效益。 二○○五年起,覆蓋珠江三角洲的閃電定位網亦運用這條專線實時傳送閃電監測站的閃電數據,確保閃電定位系統能在短時間收集足夠資料並準確計算出閃電位置。香港天文台於網上發布閃電定位信息,為市民提供適時和有用資訊,保障市民的安全。 香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說:「香港天文台和中國氣象局合作無間,展望在未來的日子裡,雙方會繼續在各氣象領域進一步合作,為廣大市民及社會各界提供及時和適用的氣象服務。」 有關中國氣象局和香港天文台長期合作的背景資料,請參閱以下網址:
中國氣象局秦大河局長及香港天文台林超英台長於慶祝會上舉行切蛋糕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