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超強颱風山竹(1822)

超強颱風山竹 (1822)
二零一八年九月七日至十七日

山竹是二零一八年第五個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繼二零一七年天鴿後,天文台在山竹襲港期間再次發出十號颶風信號,並持續了10小時,是戰後第二最長的十號颶風信號,僅次於一九九九年約克的11小時。山竹環流廣闊、風力強勁、移動迅速,加上其特別的風力結構,為香港帶來破壞性風力和破紀錄的風暴潮,並造成廣泛及嚴重的影響。

熱帶低氣壓山竹於九月七日在關島以東約2 33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隨後數天迅速向西移動,並逐漸增強,於九月十一日發展為超強颱風。山竹在九月十四日轉向西北移動,在登陸呂宋前達到其最高強度,中心附近的最高持續風速估計為每小時250公里。山竹橫過呂宋北部後減弱,並繼續迅速以西北路徑橫過南海北部,移近廣東沿岸。山竹在九月十六日上午減弱為強颱風,黃昏前在廣東台山附近登陸,隨後移入廣東西部及進一步減弱。翌日晚上山竹在廣西減弱為一個低壓區。

根據報章報導,山竹為呂宋帶來狂風暴雨。最少有82人死亡、138人受傷及兩人失蹤,約15 000間房屋倒塌。山竹為珠江口沿岸帶來破壞性的風力及嚴重的風暴潮,多處建築物及沿岸設施受損,低窪地區嚴重水浸。澳門有40人受傷,超過5 500人撤離,有多宗建築物損毀報告。內港離地面水浸高度曾達1.9米或以上。山竹亦在廣東、廣西、海南、貴州及雲南造成至少六人死亡,接近330萬人受災。

由於山竹移動迅速及預料會對香港構成嚴重威脅,天文台早於九月十四日晚上10時2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山竹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東約1 110公里,是有記錄以來最遠的一次。九月十五日日間本港吹輕微至和緩的東北風。隨著山竹迅速移近廣東沿岸,天文台在九月十五日下午4時2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當時山竹位於香港之東南約650公里。晚上本港風勢增強,吹清勁至強風程度的偏北風。隨著山竹繼續逼近珠江口一帶,天文台在九月十六日上午1時10分發出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當時山竹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410公里。其後本港風勢繼續增強,離岸及高地吹烈風至暴風程度的偏北風。由於預料當山竹接近香港時,本港風力會進一步增強,天文台在上午7時40分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當時山竹已移至香港之東南偏南約200公里。其後本港風力急速增強,天文台在上午9時40分發出十號颶風信號,當時山竹位於香港之東南偏南約160公里。在八號、九號及十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發出的時候,風暴與本港的距離均是自一九六一年以來該信號的最遠紀錄。九月十六日日間本港各區長時間受具破壞性的暴風至颶風所吹襲。山竹在下午1時左右最接近香港,當時它位於天文台總部之西南偏南約100公里。而隨著山竹在香港的西南面掠過,本港風向由東北逐漸轉為東南。黃昏前山竹在廣東台山附近登陸,遠離本港並逐漸減弱,當香港不再受颶風威脅,天文台在下午7時40分改發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晚間本港風力繼續減弱,天文台在九月十七日上午5時2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並於當日下午2時40分改發一號戒備信號。隨著山竹進一步移入內陸和減弱,天文台在九月十七日晚上7時10分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山竹橫過呂宋北部後減弱,其眼壁的對流亦較橫過呂宋前弱,相反離山竹中心約100至200公里之間的螺旋雨帶仍然保持強烈對流和十分完整的結構。綜合微波衛星圖像(圖2.2.6)、多普勒天氣雷達圖像(圖2.2.7)、地面觀測和氣象偵察飛行數據的分析,山竹眼壁外螺旋雨帶的風力明顯高於眼壁附近的環流。當山竹在香港南面經過時,該強烈螺旋雨帶在日間影響本港。再加上山竹在南海北部移動速度相當快(時速達35公里),而香港長時間位於風暴的右半圓(亦即危險半圓),風暴的風力及移動速度的疊加令香港當日大部分時間受到猛烈風力吹襲。因此,雖然山竹的路徑較接近澳門、珠海及台山一帶,但由於山竹特別的風力結構,本港所受風力卻是珠江三角洲一帶之中最強勁的。

山竹吹襲香港期間,香港各測風站錄得的最高風力載於表2.2.1,香港整體的風力超越過去三十年引致天文台需要發出十號颶風信號的熱帶氣旋所帶來的風力,包括一九九九年的約克、二零一二年的韋森特及二零一七年的天鴿(見表2.2.2)。九月十六日在橫瀾島及長洲錄得的最高60分鐘平均風速分別為每小時161及157公里,均是該站歷來的第二最高,僅次於一九八三年的愛倫。當日香港大部分地區錄得每小時超過150公里的陣風,大老山的陣風更達每小時256公里,排名於一九六二年的溫黛和一九六四年的露比之後。而位於維多利亞港內的北角測風站錄得的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124公里(圖2.2.9),是一九九八年該站啓用以來首次錄得持續颶風。另外,正在清水灣測試的自動測風站更錄得高達每小時191公里的10分鐘平均風速(註),相信是天文台自一九八零年代開始在香港安裝自動氣象站以來的近地面最高紀錄。

各站錄得的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如下:

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
(百帕斯卡)
日期/月份 時間
香港天文台總部 977.0 16/9 下午1時28分
香港國際機場 973.9 16/9 下午2時11分
京士柏 977.5 16/9 下午1時44分
打鼓嶺 981.3 16/9 下午12時52分
大埔 980.5 16/9 下午1時17分
沙田 980.1 16/9 下午12時21分
上水 979.8 16/9 下午2時06分
流浮山 976.7 16/9 下午1時59分
長洲 971.8 16/9 下午2時10分
橫瀾島 973.5 16/9 下午12時10分

山竹襲港的路徑是引致香港出現嚴重風暴潮的典型路徑。當時山竹在香港西南偏南近距離掠過,與其相關的猛烈東至東南風把海水推向並堆積在岸邊。加上山竹環流廣闊,它的風場推動較廣闊的洋面,繼而進一步推高水位。山竹所帶來的風暴潮令本港水位普遍升高超過兩米,引致本港多處出現異常高的水位。天文台的六個潮汐站當中的五個(鰂魚涌、大埔滘、尖鼻咀、大廟灣及石壁)錄得破紀錄的風暴潮,其中鰂魚涌和大埔滘潮汐站分別錄得2.35米及3.40米的風暴潮增水。而橫瀾島潮汐站因在山竹吹襲期間受嚴重損毀,並未能錄得最高潮位紀錄。當日鰂魚涌的潮位(即天文潮位加風暴潮)最高升至3.88米(海圖基準面以上,下同),超越了天鴿襲港時錄得的3.57米,並僅次於1962年溫黛襲港期間錄得的3.96米。大埔滘則錄得最高潮位4.71米,同樣僅次於溫黛襲港期間錄得的5.03米。有關山竹掠過期間香港各潮汐站所錄得的最高潮位可參考圖2.2.11

山竹前沿的下沉氣流於九月十四日及十五日為本港帶來大致天晴及酷熱的天氣。九月十五日天文台氣溫飆升至35.1度,是有記錄以來九月的第二高。在山竹環流的影響下,九月十六日本港天氣急速轉壞及有狂風大雨。當日本港大部分地區錄得超過150毫米的雨量。天文台曾發出紅色暴雨警告及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受到與山竹相關的雨帶影響,九月十七日本港仍間中有狂風驟雨。

山竹吹襲期間,本港至少有458人受傷,另有超過六萬宗的塌樹報告,數目有記錄以來最多,多處有物件被吹倒、高空墜物及建築物受損,大角咀有建築地盤一個天秤被吹斷,亦有大廈外牆及天台屋被強風吹倒。秀茂坪有垃圾收集站的鐵皮屋頂被吹走。全港有至少500宗玻璃窗或玻璃幕牆損毀報告,當中紅磡、灣仔、中環、旺角有商業大廈玻璃幕牆爆裂。將軍澳有住宅單位的玻璃窗被吹毀,荔景亦有住宅單位的冷氣機被吹入室內,導致一人受傷。全港有超過四萬戶電力供應中斷(圖2.2.13),包括多個新界西及新界北的鄉郊地區、西貢、將軍澳及杏花邨的個別樓宇、長洲、吉澳、東平洲等。當中約13,500戶停電超過24小時,而一些較偏遠地區及個別樓宇的電力供應在四日後仍未能完全恢復。停電亦引致一些地方的食水供應受到影響。

與二零一七年的天鴿相比,山竹所引致的暴雨、風暴潮及巨浪造成的破壞更為嚴重。大澳、石壁、梅窩、長洲、杏花邨、小西灣、海怡半島、鯉魚門、將軍澳、沙田、大埔、西貢、元朗、流浮山、沙頭角、石澳及坪洲等多處沿岸地區因風暴潮和大浪而嚴重水浸。多個沿岸設施包括污水處理廠、公眾泳灘、海濱長廊及運動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大澳、鯉魚門及沙田曾大屋村一帶因嚴重水浸,多名村民需要疏散。海水亦湧入杏花邨及將軍澳南一帶,有地下停車場被海水淹浸,多輛汽車被淹沒。沙田城門河、吐露港沿岸及大埔林村河一帶的單車徑及行人隧道亦被海水淹浸。西貢南圍、流浮山、大埔三門仔新村、沙頭角新村亦有多間村屋水浸。在巨浪下數以百計不同大小的船隻擱淺、沉沒或受嚴重破壞。各區的農田、魚排及魚塘均有不同程度的損毀。

本港海陸空交通在山竹來襲當天癱瘓,而翌日部分地區的主要道路仍因塌樹或水浸需封閉,公共交通服務未能完全恢復正常,大部分專營巴士路線停駛,港鐵東鐵綫和輕鐵只維持有限度服務。多個渡輪碼頭設施嚴重損毀,影響渡輪復航。香港國際機場有889班航班取消。

有關山竹與其他曾引致本港發出十號颶風信號的熱帶氣旋比較,可參考天文台網誌《令我們覺醒的「山竹」》: https://www.hko.gov.hk/tc/blog/00000216.htm

註:清水灣自動站位處複雜地形,風速計高度在海平面以上七十多米,估計相應近海平面的風速低於每小時18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