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輻射
輻射無處不在,甚至連我們自己的身體都具有放射性。其實我們每日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輻射,特別是天然輻射。在本港,平均每人每年吸收的天然本底輻射劑量大約為2毫希沃特。在世界各地,每人吸收的天然本底輻射劑量一般都是由每年1毫希沃特到10毫希沃特不等
(資料來源 ﹕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 (UNSCEAR) 第2000年報告 ).
地球在誕生時,便存在著天然放射性核素,如鈾-235、鈾-238、釷-232及鎿-237等。它們因衰變而產生的子體核素亦屬不穩定及具有放射性。這些子體放射性核素會繼續衰變,直至到達穩定狀態。它們在衰變期間會放出對人體有害的α粒子、β粒子或γ射線。鈾-235、鈾-238、釷-232及鎿-237的半衰期分別為7億年、45億年、140億年及2.3百萬年。由於鎿-237及其子體核素的半衰期遠低於地球的年齡,它們現已不存在於地球上。相反,鈾-235、鈾-238及釷-232衰變系列的放射性核素仍然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地殼土壤及建築材料內,都含有這些天然的放射性核素,因此我們吸收到的天然輻射劑量與所在地區的土質成份有關,亦與我們居所的建築物料有關。
氡氣(特別是氡-222)是一個主要的天然輻射源。氡-222主要由泥土及岩石中的鈾-238衰變產生,並從地面散發至大氣中。如室內空氣不流通,散發出來的氡氣會積聚在室內。氡氣在衰變過程中會放出α粒子,當我們吸入氡氣時,我們的肺部便會受α粒子影響。為保持健康,我們應該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以免氡氣積聚。
另一個天然輻射來源是來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線。由於大氣層有阻擋宇宙射線的作用,離地面越高,宇宙射線的強度就越強。宇宙射線的主要成份是高能量的質子,其次是氦原子核及少量原子序數3或以上的重粒子和離子。宇宙射線進入地球大氣層後,會與大氣高層的氮、氧等原子核發生反應,產生氚、碳-14等放射性核素及中子、質子、電子、μ介子、π介子等次級粒子。當中,碳-14經常被用來鑑定古物所屬的年代。
我們的體內亦含有放射性核素。例如鉀-40、鈾、釷、鐳、碳-14、氚、釙等。我們日常吃的食物也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質,食物被消化後會被身體吸收,成為身體的一部份。與此同時這些放射性物質亦會衰變減少或被排出體外。當我們食入和排出的放射性物質達到平衡時,我們體內便維持著一個穩定的輻射水平。